横坡和顺坡耕作对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张怡
何丙辉
王仁新
郭志敏
唐柄哲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紫色土; 横坡耕作; 顺坡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抗蚀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42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分析探讨了紫色土横坡和顺坡两种耕作模式下表层(0~2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为紫色土区坡耕地的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横坡耕作下土壤水稳性指数K值比顺坡耕作高38.99%,而土壤分散性D值为顺坡耕作的1.64倍,横坡耕作抗蚀性大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顺坡耕作增加3.62%,>5 mm、5~3 mm、3~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均高于顺坡耕作,横坡耕作显著提高>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横坡耕作下团聚体结构体破坏率较顺坡耕作减少3.0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顺坡耕作的1.39倍。2种耕作模式下0.5~2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0.25 mm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百分数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均在0.5~0.25 mm粒级下达到最小。横坡和顺坡耕作模式下2~1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横坡耕作较顺坡耕作能够显著增加紫色土>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且对有机碳的固持作用更好,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垆土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 [J].
高会议 ;
郭胜利 ;
刘文兆 ;
车升国 ;
李淼 .
土壤学报, 2010, 47 (05) :931-938
[2]   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研究 [J].
何淑勤 ;
郑子成 ;
杨玉梅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187-190+199
[3]   土壤管理模式中地形特征对固碳的影响 [J].
宋海燕 ;
牟信刚 ;
王薇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8, (04) :9-10
[4]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J].
宋明伟 ;
李爱宗 ;
蔡立群 ;
张仁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622-626
[5]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 [J].
史晓梅 ;
史东梅 ;
文卓立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4) :63-66
[6]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J].
周萍 ;
潘根兴 .
土壤通报, 2007, (02) :256-261
[8]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总有机碳及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深度分布的影响 [J].
周萍 ;
张旭辉 ;
潘根兴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765-771
[9]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 [J].
梁爱珍 ;
张晓平 ;
杨学明 ;
CFDrury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6) :1287-1293
[10]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J].
邵月红 ;
潘剑君 ;
孙波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3)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