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黑海地区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施彬 [1 ]
朱云海 [1 ]
钟增球 [1 ]
菅坤坤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黑海; 加里东期; 过铝质花岗岩; 岩石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东昆仑黑海地区发育加里东期过铝质花岗岩(424.0~420.5Ma),其形成与地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黑海过铝质花岗岩由黑云母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组成.SiO2变化区间为65.32%75.87%,K2O/Na2O为0.47~1.52,δ为1.09~3.00,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为1.02~1.31,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中等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具有相对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源区参与熔融物质由以变杂砂岩为主,向以变泥质岩为主过渡.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黑海过铝质花岗岩是东昆南俯冲增生杂岩楔发生伸展减薄引起地幔物质底侵而促使富硅铝地壳物质发生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新元古-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J].
姜高磊 ;
张思敏 ;
柳坤峰 ;
张克信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 39 (08) :1000-1016
[2]   东昆仑中灶火地区超镁铁质辉石岩的成因 [J].
罗文行 ;
钱莉莉 ;
李德威 ;
朱云海 ;
刘德民 ;
高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 38 (06) :1214-1228
[3]   青海中部昆南增生杂岩带变形分期及构造过程 [J].
查显锋 ;
计文化 ;
张海迪 ;
李荣社 ;
赵振明 ;
潘术娟 ;
陈锐明 .
地质通报, 2012, 31 (12) :2015-2024
[4]   碰撞与花岗岩——碰撞是构造事件,不是构造环境 [J].
张旗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31 (05) :745-749
[5]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李荣社 ;
尹福光 ;
朱弟成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 (03) :1-20
[6]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早泥盆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对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指示 [J].
刘彬 ;
马昌前 ;
张金阳 ;
熊富浩 ;
黄坚 ;
蒋红安 .
岩石学报, 2012, 28 (06) :1785-1807
[7]   藏北中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及流纹岩的成因:对高原北部边界地壳加厚过程和隆升时代的制约 [J].
张利云 ;
丁林 ;
杨迪 ;
许强 ;
蔡福龙 ;
刘德亮 .
科学通报 , 2012, (Z1) :153-168
[8]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早古生代白日切特中酸性岩浆活动:来自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刘战庆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陈国超 ;
陈有炘 ;
高景民 ;
刘成军 ;
魏方辉 ;
王学良 ;
张刚 .
中国地质, 2011, 38 (05) :1150-1167
[9]   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地区白干湖含钨锡矿花岗岩: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J].
高永宝 ;
李文渊 .
地球化学, 2011, 40 (04) :324-336
[10]   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 [J].
张旗 ;
金惟俊 ;
李承东 ;
王焰 ;
王元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2) :25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