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

被引:46
作者
张旗 [1 ]
金惟俊 [1 ]
李承东 [2 ]
王焰 [3 ]
王元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花岗岩; 地壳厚度; 板块构造; 大陆构造;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文中首先从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的对比出发,指出板块构造主要研究洋壳,洋壳主要研究玄武岩,玄武岩主要研究构造环境。大陆构造主要研究陆壳,陆壳玄武岩少花岗岩多,因此,花岗岩在大陆构造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花岗岩比玄武岩复杂得多,其中尤以源岩和深度对花岗岩的影响最大,是大陆花岗岩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文中接着讨论了Sr和Yb的变化对于花岗岩的意义,指出它们可以作为花岗岩新的分类的标志,主要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由于花岗岩大多形成于下地壳底部,于是,形成于不同深度的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即与地壳厚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用来研究大陆垂直运动的变化,识别地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古高原和古山脉。大陆构造主要研究块体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研究的难度大,而且花岗岩在垂直运动研究中具有的优越性,因此,花岗岩研究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即在于地壳厚度问题。文中还讨论了花岗岩地壳厚度研究与其他方面研究的关系,指出了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花岗岩与地壳厚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前景,将推进大陆构造学的研究,将推进花岗岩迈入新时代,将开辟花岗岩研究的新纪元,将创立花岗岩堪与玄武岩媲美的新的理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三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应用 [J].
张旗 ;
金惟俊 ;
李承东 ;
王元龙 .
岩石学报, 2010, 26 (12) :3431-3455
[2]   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 [J].
张旗 ;
金惟俊 ;
王焰 ;
李承东 ;
王元龙 .
矿床地质, 2010, 29 (05) :729-759
[3]   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 [J].
张旗 ;
金惟俊 ;
李承东 ;
王元龙 .
岩石学报, 2010, 26 (04) :985-1015
[4]   瑶岭钨矿白基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J].
李社宏 ;
李文铅 ;
丁玉进 ;
刘建平 ;
梁前勇 ;
曹志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 34 (01) :139-146
[5]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及成矿作用 [J].
李印 ;
凌明星 ;
丁兴 ;
刘健 ;
韩峰 ;
孙卫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3) :448-464
[6]   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J].
贾小辉 ;
王强 ;
唐功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3) :465-480
[7]   “上山”找金铜,“下山”找钨锡及其理由 [J].
张旗 ;
金惟俊 ;
李承东 ;
王元龙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4) :547-568
[8]   山东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侵位深度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机制及动力学效应 [J].
曾令森 ;
陈晶 ;
陈振宇 ;
刘静 ;
梁凤华 ;
高利娥 .
岩石学报, 2007, (12) :3171-3179
[9]   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郭素淑 ;
李曙光 .
地学前缘, 2007, (06) :290-298
[10]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J].
董树文 ;
张岳桥 ;
龙长兴 ;
杨振宇 ;
季强 ;
王涛 ;
胡建民 ;
陈宣华 .
地质学报, 2007, (11) :1449-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