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被引:54
作者
纪友亮 [1 ,2 ]
周勇 [1 ,2 ]
况军 [3 ]
万璐 [4 ]
张锐 [1 ,2 ]
卢春红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4]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所
关键词
车-莫古隆起; 形成演化; 沉积体系;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车-莫古隆起为燕山期形成的横跨准噶尔盆地的大型古隆起,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初始形成阶段(J1)、强烈发育阶段(J2+3)、隐伏埋藏阶段(K-E)和掀斜消亡阶段(N-Q).其中侏罗纪是其活动最强烈、最重要的时期,车-莫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低幅隆升,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则强烈隆升.随着车-莫古隆起的逐步演化,盆地的沉积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车-莫古隆起成为控制南、北沉积体系的分水岭,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车-莫古隆起发生低幅隆升,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小,来自于盆地西北缘的物源还可以到达盆地腹部及南缘地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由于受到了车-莫古隆起的阻隔,盆地西北缘的物源只分散于隆起以北地区,中侏罗统、上侏罗统遭受了严重的剥蚀,导致盆地腹部地区由原来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演变为一物源区,为两侧提供充足的物源;白垩纪,全区发生剧烈沉降,车-莫古隆起进入稳定埋藏阶段,早白垩世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以浅湖、三角洲沉积为主.古隆起的持续发育导致地层大范围遭受剥蚀,除为腹部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外,还有利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342 / 135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 [J].
林畅松 ;
杨海军 ;
刘景彦 ;
蔡振中 ;
彭莉 ;
阳孝法 ;
杨永恒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3) :306-316
[2]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模拟 [J].
于福生 ;
阿木古冷 ;
杨光达 ;
马保军 .
地球学报, 2008, (01) :39-44
[3]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何登发 ;
周路 ;
唐勇 ;
吴晓智 ;
杜社宽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87-396
[4]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J].
周路 ;
郑金云 ;
雷德文 ;
何登发 ;
唐勇 ;
石新璞 ;
庞雷 ;
杨志力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43-252
[5]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区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J].
武恒志 ;
孟闲龙 ;
杨江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79-785+803
[6]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 [J].
洪太元 ;
蔡希源 ;
何治亮 ;
王离迟 .
新疆地质, 2006, (03) :229-233
[7]   沉积盆地中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沉积期为例 [J].
王敏芳 ;
焦养泉 ;
任建业 ;
由伟丰 ;
杨江锋 ;
徐志诚 .
新疆地质, 2006, (03) :326-330
[8]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 [J].
佟殿君 ;
任建业 ;
任亚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39-42+106
[9]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演化及其控藏规律 [J].
赵宏亮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60-162
[10]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特征与成藏模式 [J].
吴晓智 ;
张年富 ;
石昕 ;
周路 ;
张越迁 ;
杨庚 ;
管树巍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1) :65-6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