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浅层气藏成藏机理探讨

被引:9
作者
闫小雄 [1 ]
胡喜峰 [2 ]
黄建松 [1 ]
孙六一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运移通道;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次生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浅层气埋藏浅、勘探成本低,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石千峰组浅层气藏具有轻组分含量高、压力与压力系数低的特点,主要受砂岩岩性控制。又指出燕山运动使盆地东部地层抬升和剥蚀并导致下部石盒子组等超压地层超压释放;超压释放过程使石盒子组上部厚层泥岩产生了大量微裂隙,天然气主要通过微裂隙向上运移至上部石千峰组千5砂岩储层中并聚集成藏。据此认为,石千峰组浅层气藏是下部超压地层超压释放使作为下部盒8、山2等气藏的区域性盖层内产生一系列的泻压通道而形成的次生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初探 [J].
李振宏 ;
王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314-318
[2]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2段高效储集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J].
王怀厂 ;
魏新善 ;
白海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319-323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J].
闵琪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新社 ;
王涛 ;
姬红 ;
李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26-29+110
[4]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19-30
[5]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何自新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6]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7]  
鄂尔多斯深盆气研究.[M].傅诚德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