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输导体系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11
作者
白忠凯 [1 ,2 ]
吕修祥 [1 ,2 ]
于红枫 [3 ]
伍建军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塔中地区;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 输导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剖析了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断裂、裂缝、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基本要素的特征。垂向上,大型油源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和储集层,实现了油气从深层向浅层的垂向运移。碳酸盐岩中发育的多期不整合面及岩溶缝洞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由断裂、不整合面和裂缝组成的输导体系控制了塔中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大量发育的北东向走滑断裂输导体系则控制了油气的再次分配和富集,形成了油气"沿带聚集、成块富集"的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源与混源成藏模式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杨海军 ;
肖中尧 ;
顾乔元 ;
张宝收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4) :663-673
[2]  
Polygonal faults in the Sanzhao sag of the Songliao basin:their significance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J]. HE Chunbo1,2,,TANG Liangjie1,2,HUANG Deli3,SHI Shangming4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2Basin and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Faculty of Natural Resource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3Oil Recovery Plant No.8,Daqing Oilfield Corp.Ltd.,Daqing 163514,China 4Faculty
[3]   塔里木盆地油气输导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武芳芳 ;
朱光有 ;
张水昌 ;
金强 ;
韩剑发 ;
张斌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32-341
[4]   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李宗银 ;
江兴福 ;
李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1-547
[5]   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J].
张承泽 ;
于红枫 ;
张海祖 ;
张艳秋 ;
陈莉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2-26+14
[6]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油气藏的成藏特点 [J].
陈利新 ;
杨海军 ;
邬光辉 ;
韩建发 ;
蔡春芳 ;
翟姝玲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3) :327-330
[7]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J].
李曰俊 ;
吴根耀 ;
孟庆龙 ;
杨海军 ;
韩剑发 ;
李新生 ;
董立胜 .
地质科学 , 2008, (01) :82-118
[8]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J].
杨海军 ;
韩剑发 ;
陈利新 ;
邬光辉 ;
吉云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6) :784-790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研究 [J].
赵勇生 ;
刘克奇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8-13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J].
魏福军 ;
高志前 ;
樊太亮 ;
李尧 ;
曾清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