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被引:18
作者
泮伟江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教义学; 法律系统; 判例; 同案同判; 裁判的调解化;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8.06.004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当前中国法教义学研究中,关于法教义学是什么的抽象理论很发达,而实体性的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则很薄弱。"学艺不精说"和"无米之炊说"是目前学界探讨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不发达成因的两种主流学说。但这两种学说都受法教义学研究者个人经验与视角的局限,并不令人满意。如果"跳出法教义学看法教义学",以法社会学的眼光将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放到中国法律系统演化的整体框架与结构中,就能发现制约中国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不发达的基本限制性因素。只有中国法律系统从中国社会整体的结构中分化出来,实现法律的相对自主性,并在法律系统内部形成法教义学与司法判例的功能分化与良性互动,成规模的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才有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正当防卫的异化与刑法系统的功能 [J].
劳东燕 .
法学家, 2018, (05) :76-90+193
[3]   求解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戴逸之问”——舒国滢教授访谈录 [J].
舒国滢 .
北方法学, 2018, 12 (04) :5-15
[5]   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 [J].
贺剑 .
中外法学, 2017, 29 (02) :376-401
[6]   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J].
泮伟江 .
清华法学, 2016, 10 (01) :20-37
[7]   小议德国式法律评注图书的编辑与出版 [J].
黄卉 .
科技与出版, 2015, (06) :36-39
[9]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J].
雷磊 .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198-223
[10]   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J].
侯猛 .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