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承担与程序设计
被引:29
作者:
周翠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团体诉讼;
公民诉讼;
诉讼担当;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4.05.009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不属于诉讼担当,而属于实体适格问题。为此,立法者应当在实体法律规范中赋予"法定机关和有关组织"具体的实体请求权。而且,为了避免金钱损害赔偿带来的证明与分配上的困难,以及保证有关组织的独立地位,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请求权内容未来应当限定在"非金钱损害赔偿请求权"之上;仅例外情形才允许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的途径主张"没收不当收益"请求权并上缴基金,这对于纠正市场失灵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了实现高水准的公益保护,我国还有必要增设有关既判力扩张与禁止滥诉的规定。总体而言,民事公益诉讼承担着"预防保护与监督"的功能,其与任意的诉讼担当、代表人诉讼、债权让与等制度共同存在,并分别在实现不确定人群的集合利益、少量确定人群的个体权利、大量不确定人群的大规模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大量不确定人群的小额损害赔偿请求权等领域发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4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