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之探讨

被引:14
作者
康来迅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基本特征; 强震活动;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银川地堑; 安宁河断裂; 形成机理; 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北地震带是我国中部规模巨大、近南北向的强震密集带,强震震级极大,频度极高,5—8.5级地震达272次。本带强震活动不存在南北呼应关系或两段跳跃迁移规律,中段和南段在时间域上具有强震活动期的对应关系。本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最大,南段次之,北段最弱。最后讨论了本带强震活动的形成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近期发展趋势 [J].
康来迅 .
内陆地震, 1989, (04) :314-322
[2]   地震预报中几个科学问题的讨论 [J].
陈颙 .
中国地震, 1988, (02) :3-10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要 [J].
马杏垣 .
地质科学 , 1987, (02) :113-125
[4]   昌马断裂带东段(月牙达坂—臭水柳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断裂运动、滑动速率与古地震 [J].
康耒迅 .
地震研究, 1986, (03) :343-350
[5]   论中国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强度与构造类型的关系 [J].
阎志德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 (03) :311-320
[6]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大形势的初步分析 [J].
李海华 ;
冯学才 .
西北地震学报, 1985, (S1) :49-60
[7]   陕甘宁青地震形度带初步研究 [J].
吕田保 ;
阎风忠 ;
戴华光 ;
潘俊茂 .
西北地震学报, 1985, (03) :64-71
[8]   红河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研究(一)——现代活动概貌和活动断裂证据 [J].
C.R.艾伦 ;
韩源 ;
K.E.西 ;
张步春 ;
A.R.格拉斯比 ;
朱成男 .
地震研究, 1984, (01) :39-51
[9]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10]   中国南北地震带的范围及其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J].
王振声 ;
王周元 ;
顾仅萍 ;
熊晓易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2)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