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27
作者
毕玉芬
车伟光
顾垒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关键词
野生苜蓿; 群落特征; 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发现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主要分布于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海拔2000~3000 m的干热河谷和森林边缘,是白刺花(Sophora viciifolia Hance)灌丛的草本成分之一,并在农区大量生长,调查表明,野生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分布明显受降水量的影响;在干热河谷地区正常生长,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在自然群落中的竞争力较弱,当群落另有优势种时其物候期明显推迟;其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水分及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分枝可达800/m2以上;在自然状态下产草量达5 kg/m2以上;染色体为2n=32,系四倍体。考证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来源由我国青海和甘肃传入西藏,然后在横断山脉南部峡谷地区生存下来,并沿河流方向逐渐向下游传播;在德钦地区的扩展可能与藏传佛教的传播活动有关。德钦地区野生紫花苜蓿是云南发现的唯一成群落分布的苜蓿资源,其多样的形态和地理分布特征,孕育着丰富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干热地区生存可能孕育特异性种质。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紫花苜蓿的花蜜量和访花蜜蜂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J].
何承刚 ;
毕玉芬 ;
姜华 ;
周禾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388-1391
[2]   紫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和幼苗诱导技术的研究 [J].
吴丽芳 ;
毕玉芬 ;
奎嘉祥 .
中国草地, 2005, (06) :30-35
[3]   影响紫花苜蓿花药培养因素的探讨与分析 [J].
吴丽芳 ;
毕玉芬 ;
奎嘉祥 .
四川草原, 2005, (10) :17-20
[4]   耐酸性紫花苜蓿的研究进展 [J].
王新海 ;
毕玉芬 ;
奎嘉祥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5) :705-709
[5]   利用RAPD技术研究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遗传多样性 [J].
毕玉芬 ;
车伟光 ;
李季蓉 .
作物学报, 2005, (05) :647-652
[6]   弱秋眠性紫花苜蓿饲用潜力的研究 [J].
毕玉芬 ;
李季蓉 ;
车伟光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252-257
[7]   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J].
何承刚 ;
毕玉芬 ;
姜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359-362
[8]   云南苜蓿秋眠性评定技术标准的研究 [J].
毕玉芬 ;
王晓云 ;
区力松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144-147
[10]  
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M]..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