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原油聚集过程与密度多变成因

被引:15
作者
陶小晚 [1 ]
张义杰 [1 ]
段书府 [1 ]
张丽娟 [2 ]
郑多明 [2 ]
田瀚 [1 ]
张欣欣 [1 ]
朱文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哈拉哈塘; 成藏期次; 密度多变; 原油乳化; 轻质油洗作用; 生物降解; 4-/1-MDB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哈拉哈塘油田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原油成藏期次复杂、部分单井原油密度多变。通过原油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碳同位素值、饱和烃色谱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原油成熟度等研究表明:原油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北东构造高部位密度高、降解程度强、成熟度低,南部构造低部位原油密度低、降解程度低、成熟度高的特征。哈拉哈塘油田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晚期原油成熟度较低(4-/1-MDBT<3.0),遭受强烈降解,在志留系以残余沥青为主,在奥陶系为重质油,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58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西侧的艾丁地区。海西晚期原油成熟度中等(4.0<4-/1-MDBT<5.5),以中质油为主,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115℃,在哈拉哈塘油田东北地区与加里东晚期原油混合,同时也是哈得逊油田和东河塘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主要油源。喜马拉雅期原油成熟度较高(4-/1-MDBT>6.0)、密度低,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南部。导致单井原油密度多变的原因主要有3种:1多期充注与降解。不同期次原油成熟度和密度差异明显,且降解程度不同,混合不均匀导致原油密度多变。此类型单井较为常见,多分布在大型断裂附近。2"轻质油洗作用"。轻质油与重质油混合导致原油胶体失稳,产生组分分异,沥青质沉淀,据此提出了"轻质油洗作用"概念以解释此现象。沉淀物中沥青质主要来源于早期重质油,而混染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主要来源于晚期轻质油。此类井主要分布于轻质油和重质油混合带。3原油乳化。原油与地层水混合形成油包水,为假稠油。在中质油井和重质油井区多有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塔河-轮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史的综合厘定 [J].
吴楠 ;
蔡忠贤 ;
杨海军 ;
王振奇 ;
刘显凤 ;
韩剑发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9) :1445-1455
[2]   哈拉哈塘凹陷新垦区块奥陶系油气成藏的地球化学证据 [J].
常象春 ;
王铁冠 ;
李启明 ;
欧光习 ;
陶小晚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 (03) :44-49
[3]   塔河油田艾丁地区奥陶系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期 [J].
丁勇 ;
彭守涛 ;
夏东领 .
新疆石油地质, 2013, 34 (03) :262-264
[4]   塔北哈6区块奥陶系油藏地质与成藏特征 [J].
张丽娟 ;
范秋海 ;
朱永峰 ;
朱光有 ;
李国会 ;
尹峰林 ;
邹克元 ;
左小军 ;
孙琦 ;
张超 .
中国石油勘探, 2013, 18 (02) :7-12
[5]   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储层沥青 [J].
张鼐 ;
王招明 ;
鞠凤萍 ;
肖中尧 ;
房启飞 ;
张宝收 ;
卢玉红 ;
余小庆 .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225-231
[6]   塔中隆起北坡顺托果勒区块志留系储层油气充注历史——以顺9井流体包裹体分析为例 [J].
熊万林 ;
陈红汉 ;
云露 ;
李慧莉 ;
丰勇 ;
吴悠 ;
苏奥 .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239-246
[7]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复杂油气藏特征及其成藏机制 [J].
朱光有 ;
刘星旺 ;
朱永峰 ;
苏劲 ;
王凯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 32 (02) :231-242
[8]   塔里木盆地哈6井石炭系、志留系砂岩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与成藏年代 [J].
张有瑜 ;
罗修泉 .
石油学报, 2012, 33 (05) :748-757
[9]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成藏流体演化[J]. 肖晖,赵靖舟,杨海军,蔡振忠,朱永峰,高莲花,张妮.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S1)
[10]   原生油藏调整过程的有机地球化学与岩石学证据——由乡3井看哈得逊油田的调整机制 [J].
苏劲 ;
张水昌 ;
杨海军 ;
朱光有 ;
米敬奎 ;
肖中尧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86-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