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回归公众认同的路径——“混合主观”的肯认和“独立双重过当”的提倡

被引:20
作者
储陈城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意思; 侵害意思; 防卫过当;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5.09.003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正当防卫的司法裁判已经逐步脱离了公众的认同。司法机关往往会通过认定防卫人的主观意思不唯一和防卫结果的过当来否定正当防卫的成立和适当。脱离公众法感情的正当防卫裁判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事实上,任何防卫人的主观都必然包含着"保护"和"伤害"两种意思,混合的主观意思并不一定排斥正当防卫的成立。防卫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关键要看两种意思在主观中所占据的地位。实践中以"整体过当论"为理论依据推演防卫过当容易异化为单纯以"结果是否过当"来判断正当防卫是否过当。而采纳"独立双重过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其会强调在判断"手段是否过当"的基础上辅助考量防卫结果以最终认定是否构成防卫过当。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主观要素在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位阶 [J].
刘艳红 .
法学, 2014, (02) :48-61
[2]   人民法院审理宣告无罪案件的分析报告——关于人民法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证分析 [J].
马剑 .
法制资讯, 2014, (01) :19-24
[3]   论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J].
高蕴嶙 .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2 (03) :44-46
[4]   论刑法的常识、常情、常理化 [J].
马荣春 .
清华法学, 2010, 4 (01) :94-104
[5]   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功能定位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9, (04) :110-121
[6]   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J].
黎宏 .
法商研究, 2007, (02) :63-75
[7]   论准确认定和把握防卫过当的标准 [J].
陈正云 .
中国刑事法杂志, 1999, (01) :67-68+61
[8]  
刑法总论讲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松宫孝明, 2013
[9]  
结果无价值论的实践性展开[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李勇, 2013
[10]  
刑法综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东茂,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