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储层成岩演化史与成岩模式

被引:10
作者
魏忠元 [1 ]
姚光庆 [1 ]
何生 [1 ]
周锋德 [1 ]
赵志魁 [2 ]
江涛 [2 ]
苗洪波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伊通地堑; 岔路河断陷;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成岩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岔路河断陷大量的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岔路河地区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将成岩阶段分为早成岩A期和B期,晚成岩A期和B期,其中晚成岩A期又分为A1和A2两个亚期;运用BasinMod软件对主要构造部位进行埋藏史和热史的分析,并结合孔隙演化史的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在30Ma以前,储层以压实和胶结作用为主,下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15%左右,上部的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20%左右.在30~10Ma,各地层都沉降至最大埋深,较深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砂岩中长石大量溶解,孔隙度增加至18%左右,为油气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孔隙空间,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变化不大.在充分考虑了岔路河地区的埋藏史、有机质热演化史、成岩作用演化史以及岩石类型与沉积相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陷的3种成岩模式:冲积扇成岩模式、扇三角洲成岩模式和半深湖-深湖相成岩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辽东湾地区孔隙演化的机理 [J].
蒋恕 ;
蔡东升 ;
朱筱敏 ;
朱光辉 ;
胡孝林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3) :366-372
[2]   惠民凹陷古近系碎屑岩次生孔隙纵向分布规律 [J].
张莉 ;
朱筱敏 ;
钟大康 ;
崔可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253-259
[3]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酸性+碱性”叠加溶蚀作用与储层质量主控因素 [J].
王京 ;
赵彦超 ;
刘琨 ;
王家豪 .
地球科学, 2006, (02) :221-228
[4]   吉林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古近系双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何玉平 ;
刘招君 ;
董清水 ;
郭璇 ;
张艳 ;
窦磊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75-82
[5]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李斌 ;
孟自芳 ;
李相博 ;
卢红选 ;
郑民 .
沉积学报, 2005, (04) :574-583
[6]   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寇福德 ;
朱玉洁 ;
李建明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6) :695-698+676
[7]   不同构造背景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点 [J].
刘成林 ;
朱筱敏 ;
朱玉新 ;
曾庆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46-753
[8]   欢喜岭油田杜家台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 [J].
李相明 ;
冯常茂 ;
胡忠贵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4) :37-39
[9]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邵红梅 ;
刘招君 ;
王成 ;
冯子辉 ;
洪淑新 .
世界地质, 2005, (01) :58-62
[10]   吉林省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J].
赵国泉 ;
李永涛 ;
田成 .
河南石油, 2004, (06) :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