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

被引:17
作者
刘建强 [1 ]
罗冰 [2 ]
谭秀成 [1 ,3 ]
江兴福 [4 ]
李宗银 [4 ]
乔琳 [4 ]
薛玖火 [4 ]
赵长城 [5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5]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基底断裂; 鲕滩; 台地边缘; 飞仙关组; 川东北地区; 沉积学; 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极大地制约着该区鲕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组为例,分析台缘带鲕滩的发育特征,探索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飞仙关组鲕滩沿台地边缘呈NW向展布,并在NE、NW两组基底正断裂交叉处向台地内部呈指状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台地边缘近于垂直.讨论认为基底断裂同沉积活动形成的古地理格局、沉积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该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的纵、横分布规律.指出NW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张裂活动形成了台坳分异的沉积格局,控制了台缘带及台缘带鲕滩相带展布;NE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正断活动加剧了台地边缘带的沉积地貌分异,台缘带鲕滩发育于NE-SW向基底断裂"断隆"地貌高地,并向台地内部延展,形成"北西控带、北东修饰"的断控型台缘鲕滩指状窄相带分布规律.考虑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对鲕滩沉积厚度及沉积范围的叠加影响,总结了台缘鲕滩的分布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05 / 812+814+813 +8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风暴岩:巨型季风体制下的极端气候事件? [J].
曾德勇 ;
时志强 ;
张华 ;
安红艳 ;
张慧娟 .
沉积学报, 2011, 29 (03) :440-448
[2]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J].
谭秀成 ;
聂勇 ;
刘宏 ;
周彦 ;
李凌 ;
赵路子 ;
张本健 ;
冯钰 .
沉积学报, 2011, 29 (03) :486-494
[3]   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in Oolitic Shoal Reservoir of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Sichuan Basin,Southwest China:Fundamental for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Retention Diagenesis [J].
谭秀成 ;
刘宏 ;
李凌 ;
罗冰 ;
刘晓光 ;
牟晓慧 ;
聂勇 ;
席文艳 .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1, 22 (01) :101-114
[4]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台内滩与台缘滩沉积特征差异及对储层的控制 [J].
李凌 ;
谭秀成 ;
丁熊 ;
吴晓庆 ;
邹春 ;
周素彦 ;
黄先平 ;
石学文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70-76
[5]   上扬子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大灭绝后从停滞海洋到动荡海洋的沉积记录 [J].
时志强 ;
伊海生 ;
曾德勇 ;
张华 .
地质论评, 2010, 56 (06) :769-780
[6]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J].
陈志斌 ;
陈梅 ;
王龙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5) :742-747
[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 [J].
乔占峰 ;
李国蓉 ;
龙胜祥 ;
姜忠正 ;
胡文燕 ;
李文茂 .
沉积学报, 2010, 28 (03) :462-470
[8]   蜀南地区长兴组顶部岩溶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罗冰 ;
谭秀成 ;
李凌 ;
刘宏 ;
夏吉文 ;
杜本强 ;
刘晓光 ;
牟晓慧 .
石油学报, 2010, 31 (03) :408-414
[9]   江油二郎庙鱼洞子剖面飞仙关组鲕粒滩内部构成 [J].
荣辉 ;
焦养泉 ;
吴立群 ;
李荣 ;
王瑞 ;
鲁超 ;
吕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1) :125-136
[10]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内滩体发育规律 [J].
谭秀成 ;
刘晓光 ;
陈景山 ;
刘宏 ;
吴小庆 ;
邱文彬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99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