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风暴岩:巨型季风体制下的极端气候事件?

被引:15
作者
曾德勇
时志强
张华
安红艳
张慧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风暴岩; 早三叠世; 飞仙关组; 巨型季风;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1.03.015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早三叠世扬子地台位于特提斯东北缘,研究者根据大量地质证据和模拟实验证实该时期巨型季风强度最大,且控制了整个泛大陆和周边海域的气候循环。笔者于川西北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统中发现一套保存完好的风暴岩,其发育于飞仙关组下部,风暴沉积特征明显,风暴侵蚀构造、风暴撕裂构造和层理构造发育;根据沉积构造、岩石性质等识别了Sa-Sb-Sc、Sb-Sd、Sa-Sc-Sd三种序列组合(Sa-滞留砾屑沉积,Sb-粒序层理,Sc-丘状交错层理,Sd-均质层理)。早三叠世研究区处于有利于保存风暴沉积的浅海环境,风暴岩的形成、发展与特征对古气候研究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上寺地区(乃至扬子地区)的风暴沉积,可能是最强盛的季风循环影响的结果;而P/T界线生物大量灭绝后缺乏潜穴生物的背景使风暴岩得以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期的特殊沉积——“错时相”沉积 [J].
赵小明 ;
牛志军 ;
童金南 ;
姚华舟 .
沉积学报, 2010, 28 (02) :314-323
[2]   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化石木年轮的古气候意义 [J].
钱利军 ;
时志强 ;
李智武 ;
欧莉华 .
沉积学报, 2010, 28 (02) :324-330
[3]   华南早三叠世错时相沉积及其对复苏期生态系的启示 [J].
赵小明 ;
童金南 ;
姚华舟 ;
张克信 ;
Zhongqiang Che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2) :1564-1574
[4]   广西桂林地区中、上泥盆统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曾雄伟 ;
杜远生 ;
张哲 ;
李珊珊 ;
欧阳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6) :42-46+65
[5]   川西北广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J].
冯仁蔚 ;
王兴志 ;
张帆 ;
庞艳君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 (02) :98-109
[6]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序列及其环境意义 [J].
张哲 ;
杜远生 ;
舒雪松 ;
曾雄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2) :29-34
[7]   淮南地区风暴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J].
周进高 ;
赵宗举 ;
邓红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73-76+10
[8]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 [J].
赵永胜,王多义,胡志水 .
沉积学报, 1994, (02) :1-9
[9]   上扬子二叠系─三叠系初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绝灭事件 [J].
黄思静 .
地球化学, 1994, (01) :60-68
[10]   华北陆块、秦岭地块和扬子陆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证据 [J].
刘育燕 ;
杨巍然 ;
森永速男 ;
足立泰久 ;
米泽隆文 ;
安川克已 .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04)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