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长兴组顶部岩溶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33
作者
罗冰 [1 ]
谭秀成 [1 ]
李凌 [1 ]
刘宏 [1 ]
夏吉文 [2 ]
杜本强 [2 ]
刘晓光 [1 ]
牟晓慧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蜀南地区; 长兴组; 识别标志; 古岩溶; 不整合; 油气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接触关系的认识长期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钻井、岩心等资料的研究发现,蜀南地区长兴组钻进过程中出现大量钻具放空现象,岩心上见大量的溶沟、溶缝、溶洞及岩溶角砾。综合分析认为蜀南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并非连续沉积,其间存在沉积间断,长兴组古岩溶作用发育,形成了长兴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泸州古隆起的持续发展和二叠纪末期一次重大海退引起的长时期暴露溶蚀是蜀南地区长兴组古岩溶形成的关键。古岩溶对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具有较强的优化改造能力,古岩溶不整合面可以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优质通道,岩溶斜坡带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长兴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的发现为区内二叠系和三叠系非整合接触找到了直接证据,对今后蜀南地区乃至四川盆地长兴组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08 / 4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8-156+163
[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J].
陈景山 ;
李忠 ;
王振宇 ;
谭秀成 ;
李凌 ;
马青 .
沉积学报, 2007, (06) :858-868
[3]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录井识别 [J].
李实荣 ;
贺卫东 ;
席代成 ;
吴联惠 .
天然气工业, 2007, (11) :38-39+133
[4]   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J].
姜红霞 ;
吴亚生 ;
袁生虎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7, (01) :53-59
[5]   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海平面下降事件 [J].
吴亚生 ;
姜红霞 ;
廖太平 .
岩石学报, 2006, (09) :2405-2412
[6]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彤楼 ;
谭钦银 ;
余谦 .
地学前缘, 2005, (03) :179-185
[7]   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J].
许效松 ;
杜佰伟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03) :1-7
[8]   塔中与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形成条件的差异 [J].
闫相宾 ;
李铁军 ;
张涛 ;
李国蓉 ;
金晓辉 ;
马晓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02-207
[9]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金玉玕 .
地质学报, 2003, (03) :289-296+433
[10]   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油气系统成因类型 [J].
杨晓宁 ;
沈安江 ;
陈子炓 ;
陆俊明 .
石油学报, 2002, (03) :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