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网络、风险溢出与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识别——基于市场、行业和机构的实证

被引:13
作者
郭文伟
王礼昱
机构
[1]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关联网络; 系统性风险; 风险溢出效应; 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
D O I
10.19681/j.cnki.jcufe.2019.05.004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各金融子行业(保险、信托、银行、证券、其他非银行金融)的上市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R-Vine Copula方法和DCC-GARCH-CoVaR方法来分析各机构之间的时变联动性、关联网络特征及其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而识别出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研究结论表明:在2017年以前,各金融子行业之间存在较高的时变联动性,但随后在金融严监管的影响下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在金融机构相依结构方面,同行业的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所有金融机构之间均存在正相依性,大部分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上下尾对称的相依结构特征。对金融市场存在最大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是银行业;相比其他金融子行业,证券业自身积累的系统性风险规模最大,而银行业最小。基于影响深度(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和影响广度(关联网络地位)的标准识别出中国银行、中国人寿、陕国投A、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为我国重要系统性金融机构。相关研究结论将为构建多层次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金融风险动态相关与风险溢出异质性研究 [J].
严伟祥 ;
张维 ;
牛华伟 .
财贸经济, 2017, 38 (10) :67-81
[2]   基于DCC-GARCH模型的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J].
王琳 ;
沈沛龙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 38 (01) :24-29
[3]   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与度量研究——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 [J].
方意 .
管理世界, 2016, (08) :32-57+187
[4]   系统性风险在银行间的传染路径研究——基于持有共同资产网络模型 [J].
方意 ;
郑子文 .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06) :61-72
[5]   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CA-POT-Copula方法的分析 [J].
王擎 ;
白雪 ;
牛锋 .
当代经济科学, 2016, 38 (02) :1-9+124
[6]   系统性风险、网络传染与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 [J].
邓向荣 ;
曹红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3) :52-60
[7]   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J].
欧阳红兵 ;
刘晓东 .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 (10) :30-37
[8]   国际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 [J].
熊熊 ;
张珂 ;
周欣 .
证券市场导报, 2015, (01) :54-58
[9]   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测度——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研究 [J].
沈悦 ;
戴士伟 ;
罗希 .
当代经济科学, 2014, 36 (06) :30-38+123
[10]   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尾部依赖视角 [J].
蒋涛 ;
吴卫星 ;
王天一 ;
沈涛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S1) (S1)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