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52
作者
牛小兵 [1 ,2 ]
冯胜斌 [1 ,2 ]
刘飞 [1 ,2 ]
王成玉 [1 ,2 ]
郑庆华 [1 ,2 ]
杨孝 [3 ]
尤源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藏评价处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多尺度孔隙; 微观赋存状态; 致密油; 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明确低渗透储层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致密油特征的关键。应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发现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隙,具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多尺度孔隙发育特征。通过对近源与远源油藏储层多尺度孔隙中石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分析,明确了近源油藏储层具从大孔到纳米孔隙连续性赋存石油特征,且微孔至纳米孔隙含油饱满;远源油藏储层石油有选择性地赋存在大至中孔隙中,纳米孔隙不含油。延长组7段(长7)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压力,控制石油在具多尺度孔隙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差异性赋存,这为认识盆地致密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指出长7烃源岩分布区的长8油层组上部、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下部致密砂岩是今后致密油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低渗岩性油藏形成过程动态分析 [J].
李潍莲 ;
刘震 ;
王伟 ;
潘高峰 ;
赵舒 ;
张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6) :845-852
[2]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 [J].
周庆凡 ;
杨国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41-544+570
[3]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李娟 ;
于炳松 ;
张金川 ;
李玉喜 ;
武景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3) :364-374
[4]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J].
贾承造 ;
邹才能 ;
李建忠 ;
李登华 ;
郑民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343-350
[5]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J].
邹才能 ;
杨智 ;
陶士振 ;
李伟 ;
吴松涛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高晓辉 ;
贾进华 ;
郭秋麟 ;
白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3-26
[6]   四川盆地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勘探前景 [J].
廖群山 ;
胡华 ;
林建平 ;
刘中良 ;
穆献中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6) :815-822+838
[7]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延长组露头剖面砂岩组分及地质意义分析 [J].
贺静 ;
冯胜斌 ;
袁效奇 ;
韩鹏 ;
解古巍 ;
张才利 .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06) :30-36+43
[8]   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 [J].
林森虎 ;
邹才能 ;
袁选俊 ;
杨智 .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04) :25-30+64
[9]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白斌 ;
杨智 ;
吴松涛 ;
苏玲 ;
董大忠 ;
李新景 .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1857-1864
[10]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 [J].
李玉喜 ;
张金川 .
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9 (03) :61-6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