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52
作者
牛小兵 [1 ,2 ]
冯胜斌 [1 ,2 ]
刘飞 [1 ,2 ]
王成玉 [1 ,2 ]
郑庆华 [1 ,2 ]
杨孝 [3 ]
尤源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藏评价处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多尺度孔隙; 微观赋存状态; 致密油; 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明确低渗透储层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致密油特征的关键。应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发现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隙,具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多尺度孔隙发育特征。通过对近源与远源油藏储层多尺度孔隙中石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分析,明确了近源油藏储层具从大孔到纳米孔隙连续性赋存石油特征,且微孔至纳米孔隙含油饱满;远源油藏储层石油有选择性地赋存在大至中孔隙中,纳米孔隙不含油。延长组7段(长7)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压力,控制石油在具多尺度孔隙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差异性赋存,这为认识盆地致密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指出长7烃源岩分布区的长8油层组上部、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下部致密砂岩是今后致密油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D]. 邓秀芹.西北大学 2011
[12]  
岩石微孔隙中气体吸附、链状分子运移的计算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 杨侃.南京大学 2011
[13]  
低渗透油气田概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文瑞, 2009
[14]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道品著, 2003
[15]  
低渗透油层渗流机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延章等著, 1998
[16]   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特征及油水层识别方法 [J].
王志战 ;
许小琼 ;
周宝洁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2) :41-44+113
[17]   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J].
贺静 ;
冯胜斌 ;
黄静 ;
袁效奇 ;
韩鹏 ;
李廷艳 .
沉积学报, 2011, 29 (01) :80-87
[18]   长庆超低渗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实验 [J].
杨平 ;
郭和坤 ;
姜鹏 ;
张硕 .
科技导报, 2010, 28 (16) :48-51
[19]   核磁共振研究低渗透砂岩油水两相渗流规律 [J].
王学武 ;
杨正明 ;
时宇 ;
李海波 .
科技导报, 2009, 27 (15) :56-58
[20]   低渗透油藏拟启动压力梯度 [J].
熊伟 ;
雷群 ;
刘先贵 ;
高树生 ;
胡志明 ;
薛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2) :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