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低渗岩性油藏形成过程动态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潍莲 [1 ,2 ]
刘震 [1 ,2 ]
王伟 [1 ,2 ]
潘高峰 [1 ,2 ]
赵舒 [3 ]
张健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藏要素; 成藏过程; 低渗砂岩; 岩性油藏; 延长组;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更好地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八段(长8段)低渗砂岩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在该区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成岩作用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长8段岩性油藏动态解剖,确定储层孔隙度、圈闭形成期次、烃源岩地层压力及石油充注动力窗口等成藏要素的演化特征,综合分析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成藏期早白垩世中期长8段储层孔隙度为20%,成藏后储层逐渐致密化到现今12%,具有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长8段岩性圈闭形成于晚侏罗世,持续发育至今,圈闭形成早、发育时间长;成藏期长7段烃源岩内部地层压力达22 MPa,早白垩世末增加到35 MPa,压力系数达到1.5,至新近纪逐渐演化为正常压力;石油充注动力大,充注动力与阻力的压力差达15 MPa,充注动力窗口从早白垩世持续到新近纪末期,持续时间长。各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决定长8段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其中成藏期砂岩物性和充注动力是成藏主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45 / 8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J].
尹伟 ;
郑和荣 ;
胡宗全 ;
刘震 ;
商晓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2) :159-165
[2]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J].
廖纪佳 ;
唐洪明 ;
朱筱敏 ;
任明月 ;
孙振 ;
林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2) :321-328
[3]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成藏特征 [J].
李士祥 ;
刘显阳 ;
韩天佑 ;
黄锦绣 ;
焦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5) :698-709
[4]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J].
梁宇 ;
任战利 ;
王彦龙 ;
史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2) :182-191
[5]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成藏系统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谢世文 ;
易超 ;
熊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2) :157-164
[6]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孔隙度下限研究 [J].
潘高峰 ;
刘震 ;
赵舒 ;
王菁 .
现代地质, 2011, 25 (02) :271-278
[7]   砂岩孔隙度演化定量模拟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为例 [J].
潘高峰 ;
刘震 ;
赵舒 ;
胡宗全 ;
胡小丹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249-256
[8]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流体动力作用下的石油运移与聚集特征 [J].
英亚歌 ;
王震亮 ;
范昌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1) :118-123
[9]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研究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易超 ;
谢世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1) :66-72
[10]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气机理 [J].
姜福杰 ;
庞雄奇 ;
武丽 .
石油学报, 2010, 31 (01)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