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31
作者
饶松
朱传庆
王强
唐晓音
李卫卫
姜光政
胡圣标
汪集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关键词
热演化; 震旦系-下古生界; 烃源岩; 峨眉山地幔柱;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烃源岩热演化是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动态成藏研究的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地层沉积样式,结合盆地热史恢复结果,应用Easy%Ro化学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四川盆地86口代表性钻井和200余口人工井点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在盆地不同构造单元,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并据此建立了四种热演化模式:①加里东期成熟,早晚二叠世期间快速演化定型,以川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代表;②加里东期未熟,早晚二叠世期间一次快速演化定型,以川西南下寒武统和川南下志留统烃源岩为代表;③加里东期成熟,晚海西—燕山期再次增熟,以川东、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代表;④加里东期未熟,晚海西—燕山期持续增熟,以川中地区下寒武统和川东、川北下志留统烃源岩为代表.通过对比研究沉积速率、热流和增温速率之间的耦合关系,剖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因素,即川西南和川南局部地区主要受控于早晚二叠世期间峨眉山地幔柱和玄武岩的异常热效应,而盆地其它地区则受沉积地层埋深增热和盆地热流演化的共同作用,其中沉积地层埋深增热对烃源岩增温效应更加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549 / 15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Thermal evolu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ichuan Basin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Middle Triassic[J]. HE LiJuan1*, XU HeHua2 & WANG JiYang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CAS Key Laboratory of the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1(12)
[2]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 [J].
魏国齐 ;
焦贵浩 ;
杨威 ;
谢增业 ;
李德江 ;
谢武仁 ;
刘满仓 ;
曾富英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5-9+119
[3]   四川盆地西南部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成藏模式初探 [J].
杨毅 ;
张本健 ;
蒋德生 ;
裴森奇 ;
周子琰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5) :46-49+139
[4]   峨眉山超级地幔柱对四川盆地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J].
朱传庆 ;
田云涛 ;
徐明 ;
饶松 ;
袁玉松 ;
赵永庆 ;
胡圣标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01) :119-127
[5]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J].
袁海锋 ;
徐国盛 ;
王国芝 ;
毛敏 ;
梁家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662-668
[6]   利用古温标恢复四川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剥蚀量 [J].
朱传庆 ;
徐明 ;
单竞男 ;
袁玉松 ;
赵永庆 ;
胡圣标 .
中国地质, 2009, 36 (06) :1268-1277
[7]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J].
付小东 ;
秦建中 ;
腾格尔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 (06) :621-628+642
[8]  
Evidence of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U-Th)/He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metry of Apatite and Zircon[J]. 秦建中,王杰,邱楠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06)
[9]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晚中生代以来隆升作用对比研究 [J].
邓宾 ;
刘树根 ;
李智武 ;
刘顺 ;
王国芝 ;
李巨初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77-486
[10]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度烃源岩评价 [J].
张林 ;
魏国齐 ;
韩龙 ;
王立龙 ;
王东良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3) :28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