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72
作者
付锁堂 [1 ,2 ]
邓秀芹 [1 ,3 ,4 ]
庞锦莲 [3 ,4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3]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厚层砂体; 重力流; 深水牵引流; 鄂尔多斯盆地; 湖盆中部; 延长组;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6.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三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三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三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叠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81 / 10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J].
邓秀芹 ;
李文厚 ;
刘新社 ;
庞锦莲 ;
刘鑫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089-1096
[2]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J].
郭彦如 ;
刘化清 ;
李相博 ;
完颜容 ;
郑希民 .
沉积学报, 2008, (03) :384-391
[3]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J].
邹才能 ;
赵文智 ;
张兴阳 ;
罗平 ;
王岚 ;
刘柳红 ;
薛叔浩 ;
袁选俊 ;
朱如凯 ;
陶士振 .
地质学报, 2008, (06) :813-825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J].
邓秀芹 ;
蔺昉晓 ;
刘显阳 ;
庞锦莲 ;
吕剑文 ;
李士祥 ;
刘鑫 .
古地理学报, 2008, (02) :159-166
[5]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J].
赵文智 ;
王新民 ;
郭彦如 ;
刘化清 ;
白云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6-13
[6]   沉积物重力流-深水牵引流沉积组合——鲍玛序列多解性探讨 [J].
张兴阳 ;
罗顺社 ;
何幼斌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1) :1-4+6
[7]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J].
李文厚 ;
邵磊 ;
魏红红 ;
韩永林 ;
杨阳 ;
冀晓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58-63
[8]   南秦岭北缘镇安盆地晚泥盆世浊积岩系及盆地发展 [J].
孟庆任,梅志超,于在平,张国伟 .
沉积学报, 1996, (S1) :25-32
[9]  
50 years of the turbidite paradigm (1950s—1990s): deep-water processes and facies models—a critical perspective[J] . G Shanmugam.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0 (2)
[10]  
High-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s: are they sandy debris flows? .2 Shanmugam G.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