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石油生成、运移和聚集史数值模拟

被引:9
作者
王冰洁 [1 ]
罗胜元 [1 ]
陈艳红 [2 ]
吴旺林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石油生-运-聚史;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暗色泥岩,原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中。在恢复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热史的基础上,对烃源岩段成熟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聚集史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至少存在两期原油的生、排烃过程,第一期为30~25Ma,第二期为16~0Ma,特别是距今5Ma(馆陶组沉积末期)以来,石油大量生成并排出形成现今的油气分布格局,而现今主力烃源岩段仍处于大量生油阶段;②沙四段原油的生成量和聚集量都明显大于沙三段,说明主力烃源岩段的生、排烃特征对原油纵向分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③在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共划出7个距离源区较近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而缓坡带虽处于油气低势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但烃源岩成熟度低,并且来自于洼陷区的原油受博兴断裂带阻隔,导致博兴缓坡带油气聚集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5+694 +6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期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J].
孙秀丽 ;
陈红汉 ;
宋国奇 ;
蔡李梅 ;
平宏伟 .
石油学报, 2010, 31 (03) :386-393
[2]   板桥凹陷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数值模拟 [J].
郭小文 ;
何生 ;
侯宇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1) :115-124
[3]   东营凹陷烃源岩轻烃特征 [J].
蒋启贵 ;
李志明 ;
张彩明 ;
王勤 ;
唐晓红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5) :87-91
[4]   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 [J].
李兆奇 ;
陈红汉 ;
刘惠民 ;
郝广雷 ;
蔡李梅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4) :69-74
[5]   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杨占龙 ;
陈启林 ;
郭精义 ;
黄云峰 ;
沙雪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623-627
[6]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 [J].
祝厚勤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张如才 ;
张俊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1) :65-70
[7]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史数值模拟 [J].
张英利 ;
赵长毅 ;
孟元林 ;
陶士振 ;
罗宪婴 .
石油学报, 2006, (01) :24-29
[8]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李鹤永 ;
刘震 ;
马达德 ;
李潍莲 ;
张延华 ;
张永庶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1-16
[9]   渤南坳陷流体势演化与油气运聚 [J].
谢启超 ;
刘震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5) :486-488
[10]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戴金星 ;
张水昌 ;
郭长春 ;
张林晔 ;
李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20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