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裂解的动力学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37
作者
何坤
张水昌
米敬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NPC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黄金管热模拟; 动力学; 压力; 水; 粘土矿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黄金管模拟实验对原油裂解的动力学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气态烃的定量分析,发现原油的持续裂解使得总裂解气体积及CH4产量不断增加,而C2-5的产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动力学计算可得,HD11井原油裂解生气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59.8 kcal/mol(250.0 kJ/mol),频率因子A为2.13×1013s-1。残留原油组分的色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族组分的相对稳定性存在差异,且原油中的大分子更容易发生裂解。同时,不同介质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结果及前人的研究,都证实了压力、水及粘土矿物等因素很可能影响甚至控制原油的裂解。尽管作用机制不同,高压和水的存在都能抑制裂解过程中的自由基链反应,从而起到提高原油稳定性的效果。而粘土矿物,尤其是蒙脱石或伊/蒙混层矿物,则会通过酸催化作用加速原油或烃类的裂解,且裂解气产率与矿物表面的Brnsted酸位强度成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 [J].
程宏岗 ;
冉启贵 ;
王宗礼 ;
刘卫红 ;
叶信林 ;
伍大茂 ;
肖中尧 ;
桑洪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5) :707-711
[2]   原油裂解成气反应机理、介质影响因素与判识评价 [J].
郭利果 ;
田辉 ;
靳永斌 ;
甘华军 ;
肖贤明 .
地球化学, 2008, (05) :499-511
[3]  
中国沉积盆地大中型气田分布与天然气成因[J]. 张水昌,朱光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4]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高效气藏形成机理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一刚 .
地质论评, 2006, (05) :708-718
[5]   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模拟及其意义 [J].
田辉 ;
王招明 ;
肖中尧 ;
李贤庆 ;
肖贤明 .
科学通报, 2006, (15) :1821-1827
[6]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原油裂解气成藏历史分析——以英南2气藏为例 [J].
张水昌 ;
赵文智 ;
王飞宇 ;
陈建平 ;
肖中尧 ;
钟宁宁 ;
宋孚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41-451
[7]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廖志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47-49+56
[8]   蒙脱石伊利石化的控制因素、转化机制及其转化模型的研究综述 [J].
周张健 .
地质科技情报, 1994, (04) :41-46
[9]   Elaboration of a new compositional kinetic schema for oil cracking [J].
Behar, Francoise ;
Lorant, Francois ;
Mazeas, Laurent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8, 39 (06) :764-782
[10]  
Pressure effect on the thermal cracking of the light aromatic fraction of Safaniya crude oil – Implications for deep prospects[J] . T. Al Darouich,F. Behar,C. Largeau.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