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县不同海拔地区按蚊构成调查

被引:6
作者
武松 [1 ]
汤林华 [2 ]
周水森 [2 ]
黄芳 [2 ]
许国君 [3 ]
王多全 [2 ]
蒋伟康 [2 ]
卓玛央金 [4 ]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
[3]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西藏; 墨脱县; 伪威氏按蚊; 威氏按蚊; 按蚊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84.1 [蚊、白蛉];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摘要
目的探讨西藏墨脱县不同海拔自然村按蚊种类和构成。方法 2010年7月14日~8月17日,选择4种不同高度海拔的6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在高海拔的甘德乡甘德村(海拔1966m),中高海拔的达木乡达木村(海拔1408m)与珠村(海拔1510m),中海拔的墨脱镇墨脱村(海拔1178m),低海拔的背崩乡地东村(海拔853 m)和背崩村(海拔831m),采用人诱、牛诱和灯诱等方法捕获成蚊,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处死,干燥保存带回实验室,多斑按蚊复合体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具体种型鉴定。结果共捕获按蚊5410只,其中高海拔区捕获按蚊2只,1只为大型按蚊贝氏亚种,另1只形态损伤无法鉴别,但形态学上可排除多斑按蚊复合体;中高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541只(36.9%),威氏按蚊906只(61.7%),带足按蚊21只(1.4%);中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260只(76.3%),威氏按蚊2只(0.6%),带足按蚊79只(23.2%);低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3265只(90.7%),威氏按蚊19只(0.5%),带足按蚊315(8.8%)。中高、中和低海拔区通宵灯诱蚊虫密度分别为,伪威氏按蚊25.7、28.3和62.8只/夜,威氏按蚊41.5、0.2和0.2只/夜,带足按蚊1.4、11.3和3.6只/夜。结论西藏墨脱县按蚊主要由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构成;中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比例高于伪威氏按蚊;中、低海拔地区多斑按蚊复合体以伪威氏按蚊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85 / 28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西藏林芝地区蚊媒初步调查研究 [J].
郭玉红 ;
刘起勇 ;
尹遵栋 ;
王静林 ;
李艺星 ;
达瓦 ;
李贵昌 ;
王君 ;
宁桂军 ;
罗会明 ;
李铭华 ;
顿珠多吉崔科 ;
王环宇 ;
梁国栋 ;
冶秀敏 ;
胡松林 ;
徐慧梅 ;
卓玛央金 ;
桑丹拉姆 ;
白菊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 (04) :300-302
[2]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调查 [J].
张再兴 ;
周红宁 ;
赵晓涛 ;
常富兴 ;
王洪举 ;
李晓菊 ;
卓玛央金 ;
次仁曲珍 ;
边玛卓玛 ;
桑丹拉姆 ;
张伟 ;
永建 ;
徐惠梅 ;
边疆 ;
王立英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05) :343-348
[3]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 [J].
潘嘉云 ;
武松 ;
王学忠 ;
蒋伟康 ;
卓玛央金 ;
胡永红 ;
周水森 ;
次仁曲珍 ;
桑丹拉姆 ;
汤林华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04) :281-285
[4]   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区多斑按蚊复合体种型鉴定 [J].
武松 ;
潘嘉云 ;
王学忠 ;
周水森 ;
张国庆 ;
汤林华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04) :286-289
[5]   1976~2005年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J].
吴贵旺 ;
洛桑 ;
王洪举 ;
胡松林 ;
胡永红 ;
李成才 ;
卓玛央金 .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 (06) :355-356
[6]   1986~2004年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疫情分析 [J].
胡永红 ;
胡松林 ;
李成才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 (02) :124-124
[7]   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成员种的分子鉴别研究 [J].
马雅军 ;
瞿逢伊 ;
董学书 ;
周红宁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2, (06) :3-6
[8]   西藏自治区1960~1998年急性传染病动态分析 [J].
玉珍拉措 ;
拉巴卓玛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2) :25-25
[9]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rDNA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差异 [J].
马雅军 ;
瞿逢伊 ;
徐建农 ;
郑哲民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 (03)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