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18
作者
李为乐 [1 ]
伍霁 [2 ]
吕宝雄 [3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3] 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勘察研究分院
关键词
地震; 滑坡; 分布规律; 动力学机理; 汶川地震; 高速远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对国内外地震滑坡特别是汶川8.0级地震产生的地震滑坡的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认为地震滑坡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发育分布规律统计研究和动力学机理研究。其中对于地震滑坡发育分布规律的研究较深入,取得了丰富的规律性认识;而关于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表观现象的假设或推断,缺乏物理或数值模拟实验的验证。建议进一步开展:①基于地震波传播理论的物理或数值模拟;②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③强震触发滑坡灾害链效应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J].
方华 ;
崔鹏 .
灾害学, 2010, 25(S1) (S1) :120-126+130
[2]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 [J].
许强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5) :596-608
[3]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方向效应研究 [J].
许强 ;
李为乐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 42(S1) (工程科学版) :7-14
[4]   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3) :1-7
[5]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研究 [J].
崔芳鹏 ;
胡瑞林 ;
殷跃平 ;
许强 ;
张明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4) :455-462
[6]   大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特点及危险性区划研究 [J].
乔建平 ;
蒲晓虹 ;
王萌 ;
田宏岭 ;
杨宗佶 ;
石莉莉 .
灾害学, 2009, 24 (02) :25-29
[7]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6) :1239-1249
[8]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 HUANG RunQiu & LI WeiL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04)
[9]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J].
祁生文 ;
许强 ;
刘春玲 ;
张兵 ;
梁宁 ;
童立强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39-49
[10]   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