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的“项目制”:成效、限度及其反思

被引:37
作者
姚荣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项目制; 大学与政府关系; 大学治理; “质量工程”政策; 平衡论;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14.03.032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项目制的实施使得我国大学与政府关系从"单位制"时代的完全依附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项目制时代的资源依赖关系与策略互动关系。项目制与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存在内在紧张关系,反映了项目治理与学术治理的冲突。项目制衍生了新的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格局,规训了高校与教师群体的行动逻辑,产生了"项目异化"、大学组织体系扩张、教师群体内部分化、学术腐败、学术工厂化、大学发展同质化等"意外后果"。教育行政的平衡论认为,推进政府干预与学术自由的平衡是教育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向。推进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构建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诉求机制。通过重构项目制,赋予学术共同体更多的权利,避免政府对于大学治理的过度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 [J].
陈家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2) :64-79+205
[2]  
当代中国政府“运动式”治理模式的解释与反思[J]. 杨志军.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12(00)
[3]   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 [J].
周雪光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53 (01) :5-8
[5]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6]   项目治理的理论研究与进展评述 [J].
顾强 ;
杨卫华 ;
戴大双 .
建筑经济, 2012, (02) :64-67
[7]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8]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目标分析 [J].
韩映雄 .
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05) :19-21
[9]   选题的行政化是诺贝尔奖空白的重要原因 [J].
李光丽 ;
卫林英 ;
段兴民 .
科学学研究, 2007, (01) :104-109
[10]   教育行政与教育法——法学视野中的学术自由与政府干预 [J].
周光礼 .
江汉论坛, 2003, (06)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