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动产物权变动解释论——重新审视《物权法》第24条

被引:8
作者
景光强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2] 最高人民法院
关键词
特殊动产; 物权变动; 登记对抗; 善意取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交付是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构成要件并具有公示效力。物权法对特殊动产物权变动采登记对抗主义,但没有赋予登记以绝对公信力,实践中应结合登记和占有状况综合考察其权属状态。物权法主要规定了特殊动产所有权和抵押权,但依其性质可以设立质权和留置权,物权法也应当对特殊动产用益物权作出明确规定。善意第三人主要是指善意物权关系人和特殊情况下的债权人,不包括债务人。特殊动产可以适用善意取得,但构成要件宜从严掌握。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再思考 [J].
王利民 ;
刘佳佳 .
广西社会科学, 2014, (12) :127-131
[2]   也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 [J].
郭志京 .
比较法研究, 2014, (03) :95-113
[3]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对抗 [J].
汪志刚 .
中外法学, 2011, 23 (05) :1021-1037
[4]   登记物与非登记物之区分的法律意义 [J].
叶金强 .
现代法学, 2010, 32 (04) :57-64
[5]   准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要件——《物权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的解释与完善 [J].
杨代雄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124-136
[6]   中国船舶物权登记对抗主义的实际运行与匡正 [J].
刘本荣 .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9, 20(Z1) (Z1) :55-63
[7]   动产交付规则的解释与适用 [J].
屈茂辉 .
政法论坛, 2008, (06) :155-159
[8]   浅议机动车的物权登记制度 [J].
温世扬 ;
周珺 .
法学评论, 2006, (05) :141-144
[9]  
民法物权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姚瑞光, 2011
[10]  
中国物权法教程[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王利明,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