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断层对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

被引:10
作者
李潍莲 [1 ,2 ]
刘震 [1 ,2 ]
张宏光 [1 ,2 ]
纪文明 [1 ,2 ]
雷婷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然气; 断层; 输导体系; 低渗砂体; 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塔巴庙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m;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形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李荣西 ;
段立志 ;
张少妮 ;
陈宝 ;
石彬 ;
阎改萍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 (04) :364-372
[2]   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山西组构造背景 [J].
任来义 ;
杨超 ;
刘宝平 ;
刘二虎 ;
俞天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3 (05) :49-53+191
[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建模 [J].
张永贵 ;
刘振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4) :560-567
[4]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天然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 [J].
罗东明 ;
陈舒薇 ;
张广权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3) :368-374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硅质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J].
武文慧 ;
黄思静 ;
陈洪德 ;
李智武 ;
赵俊兴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2) :193-200
[6]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富县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J].
李浩 ;
黄薇 ;
何剑 ;
李云 ;
王振兵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 (02) :39-42+47+118
[7]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 [J].
王明健 ;
何登发 ;
包洪平 ;
鲁人齐 ;
桂宝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30-39
[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流体压力分布与成因 [J].
王胜利 ;
许化政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06) :536-540
[9]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构造演化对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J].
赵靖舟 ;
王力 ;
孙兵华 ;
白玉彬 ;
吴伟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6) :875-881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 [J].
朱春俊 ;
王延斌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6) :687-6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