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规律

被引:19
作者
郑有飞 [1 ]
关福来 [1 ,2 ]
蔡子颖 [1 ,3 ]
吴荣军 [1 ]
刘建军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 天津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地面太阳总辐射; 大气水汽; 气溶胶; 云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2.1 [太阳辐射];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选择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利用该区域1961—2007年33个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结合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和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综合研究该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61 1989年,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之后发生逆转,1 995年后其变化趋于缓和,1961 2007年总体呈现变暗—变亮—变缓的趋势。究其原因,该区域云量平均值由峰入谷、云量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可能是产生此变化趋势的原因之一;其次,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气溶胶光学厚度上升趋势减缓,气溶胶地面辐射强迫变化趋于缓和,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下降,也导致部分站点地面太阳总辐射由暗变亮。
引用
收藏
页码:312 / 3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近20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状况模式评估 [J].
吴其重 ;
王自发 ;
崔应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3) :343-351
[2]   全球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地表短波辐射的模拟检验 [J].
汪方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06) :749-759
[3]   1961—2000年中国太阳辐射区域特征的初步研究 [J].
文小航 ;
尚可政 ;
王式功 ;
杨德保 ;
樊文雁 .
中国沙漠, 2008, (03) :554-561
[4]   1999—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J].
杨琨 ;
孙照渤 ;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1) :92-96
[5]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J].
丁一汇 ;
孙颖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4) :161-167
[6]   辐射参数化方案对气候模拟和回报的影响 [J].
李清泉 ;
王兰宁 ;
徐影 ;
魏敏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S1) :12-21
[7]   1960~2000年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 [J].
杨羡敏 ;
曾燕 ;
邱新法 ;
姜爱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2) :243-248
[8]   关于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个参数化模式 [J].
邱金桓 ;
林耀荣 .
气象学报, 2001, (03) :368-372
[9]   近30年来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J].
罗云峰 ;
吕达仁 ;
李维亮 ;
周秀骥 .
科学通报, 2000, (05) :549-554
[10]   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J].
李晓文 ;
李维亮 ;
周秀骥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8, (01)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