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安三角洲长4+5和长6油气聚集模式

被引:17
作者
李爱荣 [1 ,2 ]
王维喜 [3 ]
武富礼 [2 ]
赵靖舟 [2 ]
张惠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泥湾采油厂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模式; 延安三角洲; 鄂尔多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延安三角洲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该三角洲之上发育多个油藏,主力产油层为长4+5和长6。根据沉积相带、储盖条件和距油源距离等差异,建立了不同的油气聚集模式。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河道主砂体的叠置发育区为油气主运移通道,油气可以远距离地垂向、侧向运移。根据油藏距油源的相对位置和油气的聚集能力,油藏可分为近源聚集区、近源逸散区和远源聚集区3种。近源聚集区和远源聚集区由于油气运移或遮挡条件有利,具有较好的油气富集条件;近源逸散区尽管距油源最近,但由于油气具有向构造高部位运移的特点,油气聚集的能力有限,往往仅具备油气运移通道的功能。综合油气运移通道的优劣与油藏所处区带位置的不同,将延安三角洲油气聚集模式分为主运移通道近源聚集、主运移通道远源聚集、次运移通道近源聚集、次运移通道远源聚集、近源逸散5种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牛小兵 ;
冯胜斌 ;
刘飞 ;
王成玉 ;
郑庆华 ;
杨孝 ;
尤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3) :288-293
[2]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低渗透-致密砂岩大油田成藏模式 [J].
赵靖舟 ;
白玉彬 ;
曹青 ;
耳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6) :811-827
[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成藏组合划分与分布评价 [J].
苏复义 ;
周文 ;
金文辉 ;
邓虎成 ;
刘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82-590
[4]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J].
李元昊 ;
刘建平 ;
梁艳 ;
独育国 ;
黄锦绣 ;
曾溅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6) :706-712
[5]   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 [J].
武富礼 ;
王变阳 ;
赵靖舟 ;
刘海波 ;
李广涛 ;
陈明奇 .
石油学报, 2008, (05) :639-642
[6]   鄂尔多斯盆地长7优质烃源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环境 [J].
张文正 ;
杨华 ;
杨奕华 ;
孔庆芬 ;
吴凯 .
地球化学, 2008, (01) :59-64
[7]   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 [J].
武富礼 ;
赵靖舟 ;
闫世可 ;
郭德运 ;
杨县超 ;
曹金舟 ;
孟祥振 .
石油学报, 2007, (03) :23-26+31
[8]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谷志东 .
地质学报, 2006, (11) :1739-1751
[9]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J].
赵靖舟 ;
武富礼 ;
闫世可 ;
顾根深 ;
郭德运 ;
杨县超 .
石油学报, 2006, (05) :24-27+34
[1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姚店油田南区长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J].
赵靖舟 ;
蒙晓灵 ;
杨县超 ;
武富礼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