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张传辉
杨四军
顾克军
顾东祥
石祖梁
张斯梅
常志州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碳氮转运; 产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稻麦两熟条件下麦草单季还田(WS)、稻草单季还田(RS)以及稻麦秸秆双季还田(WR)对小麦群体碳氮转运、产量构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植株花前贮藏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对小麦籽粒氮素贡献率达到80%以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茎鞘花前可溶性总糖转运量对籽粒淀粉产量的贡献率(PSGS)下降,叶片的PSGS提高,小麦地上部营养器官PSGS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有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下降,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从而弥补了有效穗数下降对产量的损失,使得最终的实际产量并未呈现出显著下降。成熟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而淀粉含量降低,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支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是导致总淀粉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J].
刘义国 ;
林琪 ;
房清龙 .
华北农学报, 2013, 28 (04) :110-114
[2]   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J].
樊高琼 ;
吴中伟 ;
郑亭 ;
王秀芳 ;
张祝萍 ;
谭春荐 ;
郭翔 ;
杨文钰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3) :238-243
[3]   辽西旱农区秸秆还田保水效果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J].
王静 ;
黄毅 .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 (02) :113-116
[4]   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沈学善 ;
屈会娟 ;
李金才 ;
黄钢 ;
陈尚洪 ;
刘定辉 .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32 (01) :143-149
[5]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蒋向 ;
任洪志 ;
贺德先 .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03) :569-574
[6]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张锋 ;
李鹏 ;
张凤云 ;
李新华 ;
孙明柱 ;
高国强 .
山东农业科学, 2011, (03) :30-32+36
[7]   旱稻297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产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J].
魏凤桐 ;
陶洪斌 ;
王璞 .
作物学报, 2010, 36 (12) :2135-2142
[8]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张静 ;
温晓霞 ;
廖允成 ;
刘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612-619
[9]   秸秆还田对棉花生长的化感效应 [J].
李彦斌 ;
刘建国 ;
程相儒 ;
张伟 ;
孙艳艳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942-4948
[10]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J].
韩宾 ;
李增嘉 ;
王芸 ;
宁堂原 ;
郑延海 ;
史忠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