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酶切诊断方法

被引:18
作者
梁秀龄
马少春
徐评议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突变; 外显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4 [肝豆状核变性];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筛选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disease,WD)的高频突变点 ,并建立酶切诊断方法。方法 对中国人WD39个家系 45例患者的 3~ 2 0号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 ,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 ,并通过对该突变点的酶切再次筛选。结果 ① 8号外显子存在 13个泳动异常 ,测序表明 778号密码子由精氨酸错义突变为亮氨酸 (Arg778Leu) ,针对该位点的MspI酶切表明该位点的突变率为 2 8.8% ,对 3个患者家系进行了酶切分析 ;②对 12号外显子的935号密码子进行PCR SSCP及TaiI酶切分析 ,结果均无异常 ;③ 18号外显子发现 16例泳动异常 ,自动测序序列均正常 ;④ 4、5、13、19号等外显子均存在 1~ 2例SSCP的泳动异常。结论 研究结果支持Arg778Leu作为中国人WD的高频突变点。本研究建立的针对 8号外显子突变热点的MspI酶切方法可作为中国人WD患者外显子突变的初步筛选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肝豆状核变性类似杂合丢失现象的报告及可能机制探讨 [J].
马少春 ;
倪星群 ;
徐评议 ;
梁秀龄 .
遗传, 1999, (04) :11-14
[2]   PCR直接测序在Wilson病基因第8外显子检出一个突变热点 [J].
许月芳 ;
范玉新 ;
余龙 ;
江萤 ;
杨任民 ;
韩咏竹 ;
崔映宇 ;
任明山 ;
赵寿元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998, (05) :22-25
[3]  
经DNA测序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区的研究[J].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林珉婷,方玲.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01)
[4]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研究 [J].
徐评议 ;
梁秀龄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8, (01) :15-16+68
[5]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第14、18和5号外显子突变及多态研究 [J].
吴志英 ;
慕容慎行 ;
王柠 ;
方玲 ;
林珉婷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7, (05) :4-6
[6]   中国人D_13S_31位点多态性及与肝豆状核变性的连锁关系 [J].
徐评议,梁秀龄,刘焯霖,潘锡榜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1995, (01) :17-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