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深施肥用量对中籼杂交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胡根生
机构
[1] 桐城市金神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侧深施肥; 中籼杂交稻; 施用量; 生长发育; 产量;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侧深施肥不同用量对中籼杂交稻两优68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便合理使用化肥,寻求更科学的施肥方法。[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为基肥用缓释肥37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2)为基肥用缓释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3)为基肥用缓释肥52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1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2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旋耕前人工撒施,机插后8和15 d分别追施尿素75.0、150.0 kg/hm2,倒二叶时追施复合肥187.5 kg/hm2做穗肥),对比分析各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进程、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各处理生育期由长到短排序为处理(3)、处理(2)、处理(1)、CK1、CK2,其中处理(3)生育期最长,CK1、CK2均最短;各处理最终有效穗数的差异较小,但成穗率差异较明显,处理(1)成穗率最高;CK2倒三叶长度最长,处理(1)长度较为适中;实际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CK1、CK2。[结论]常量侧深施肥可以为水稻定量、均匀施肥提供保证,可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形成大穗和高产,同时可降低肥料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大规模水稻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6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机插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减氮梯度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收益的影响
    沈欣
    辛景树
    殷广德
    陈莉萍
    刘金伟
    周璇
    张赓
    [J]. 中国稻米, 2020, 26 (05) : 62 - 65
  • [2] 机插水稻侧深施肥及其对水稻和环境的影响研究
    马军
    叶迎
    赵考诚
    黄丽芬
    庄恒扬
    [J]. 中国稻米, 2020, 26 (05) : 58 - 61
  • [3] 侧深施氮对机械直播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朱从桦
    李旭毅
    陈惠哲
    武辉
    欧阳裕元
    余俊奇
    黄豹明
    罗粞
    [J]. 核农学报, 2020, 34 (09) : 2051 - 2058
  • [4]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张欢
    潘贤
    刘晓霞
    王先挺
    [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 (07) : 1323 - 1325
  • [5]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钟雪梅
    吴远帆
    彭建伟
    卢文璐
    宋思明
    唐启源
    湛冬至
    周旋
    [J]. 核农学报, 2020, 34 (05) : 1079 - 1087
  • [6] 水稻机械侧深精准施用基肥技术试验示范
    耿辉辉
    徐洪宇
    蒋晴
    李步群
    徐曙
    [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 37 (01) : 51 - 54
  • [7]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罗翔
    药林桃
    舒时富
    曹晓林
    刘洋
    陈立才
    董力洪
    王康军
    [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32 (02) : 1 - 8
  • [8]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钟雪梅
    黄铁平
    彭建伟
    卢文璐
    康兴蓉
    孙梦飞
    宋思明
    唐启源
    陈裕新
    湛冬至
    周旋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 (05) : 436 - 446
  • [9]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赵立军
    颜珊珊
    王宇杰
    张志鹏
    张玉鑫
    陈昌峰
    许春林
    [J]. 农机化研究, 2019, (10) : 192 - 197
  • [10]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分析及试验附视频
    位国建
    荐世春
    崔荣江
    李娜
    [J]. 农机化研究, 2017, (09) : 190 -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