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18
作者
黄亮
王金龙
李方
童应凯
王玉
机构
[1]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提取物; 最小抑菌浓度;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2.196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和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鱼腥草为材料,浓度70%的乙醇为溶剂,设计L9(34)正交试验提取方法,优选出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试验,研究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优选出的提取方法为乙醇提取法,其较佳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20(g/ml),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达4.363%。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真菌的抑菌效果;鱼腥草叶提取液对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6、0.06、0.08、0.08、0.1、0.1和0.1 g/ml。[结论]研究出了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确定了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为鱼腥草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干品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 [J].
韩爽 ;
张明时 ;
周贻兵 ;
赵治兵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8) :15606-15607
[2]   鱼腥草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鉴别 [J].
叶春 ;
徐丽娟 ;
杨根勤 ;
阳从先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09) :130-133
[3]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J].
张琳 ;
陆维敏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 (02) :187-191
[4]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特性 [J].
李楠 ;
刘元 ;
侯滨滨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 (06) :139-141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剑麻花中总黄酮的含量 [J].
刘玉芬 ;
夏海涛 ;
杨树平 .
食品科学, 2005, (09) :400-401
[6]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J].
张睿 ;
徐雅琴 ;
时阳 .
食品与机械, 2003, (01) :21-22
[7]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 [J].
吴卫 .
中草药, 2001, (04) :81-82
[8]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M].徐怀德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9]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M].唐传核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  
植物化学成分.[M].陈业高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