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被引:54
作者
亓振 [1 ]
赵广才 [1 ]
常旭虹 [1 ]
王德梅 [1 ]
陶志强 [1 ]
杨玉双 [1 ]
王美 [2 ]
范仲卿 [3 ]
郭明明 [4 ]
王雨 [1 ]
孙通 [1 ]
刘孝成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4]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 子粒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3.009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北京地区冬小麦品种生物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和遗传相关分析 [J].
孙家柱 ;
郭仁峻 ;
田立平 ;
张福胜 ;
尹俊玉 ;
薛民生 ;
不详 .
华北农学报 , 1999, (04) :1-6
[22]   小麦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分析 [J].
李跃建 ;
宋荷仙 ;
朱华忠 .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01) :26-31
[23]   黄淮麦区冬小麦合理株型结构研究 [J].
雷振生,林作楫 .
华北农学报, 1994, (04) :27-32
[24]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J].
严金珊,祝贤忠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2) :37-39+26
[25]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与发展方向 [J].
吴兆苏 ;
魏燮中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3) :14-22
[26]   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几个生理特性的遗传 [J].
任正隆 ;
李尧权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02) :29-33
[27]   小麦植株高度的结构分析 [J].
魏燮中 ;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1)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