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低熟气评价的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8
作者
卢双舫
李占东
李吉君
刘绍军
黄振凯
申家年
薛海涛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低熟气; 化学动力学; 生气量; 吐哈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9.01.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方法评价低熟气生成量的难题,本文从低熟气的(低温)热成因机理出发,认为被广泛、成功应用于成熟的热成因天然气生成量评价的化学动力学理论仍然应该是评价低熟气生成量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并标定了吐哈盆地代表性泥岩、煤岩干酪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可能部分成为低熟气先质的非烃、沥青质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一起,构成了评价低熟气生成量的方法。标定结果表明,盆地内有机质成气的平均活化能低于其成油的活化能,而且成气过程中低活化能组分的含量也高于成油过程。这可能正是吐哈盆地的有机质在大量生油之前的低成熟阶段,能开始规模性地生成低熟气、从而导致工业性的低熟气聚集的内因所在。应用表明,吐哈盆地低熟气的总生成量可观,达到632.15×1011m3,而且生气强度较高,最高达到100×108m3/km2以上。吐哈盆地低熟气资源量约为3.16×1011~12.62×1011m3。可见,盆地内低熟气具有可观的勘探潜力。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应该可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含低熟气盆地的低熟气的评价当中。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煤岩初次和二次生烃动力学及其对沾化凹陷孤北天然气成因的解释 [J].
金强 ;
王秀红 ;
胡晓庆 ;
王力 ;
王娟 ;
宋国奇 .
地球化学, 2008, (03) :239-244
[2]   低熟气评价方法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应用 [J].
卢双舫 ;
王琼 ;
李吉君 ;
刘绍军 ;
申家年 ;
薛海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8-12
[3]   低熟气及我国典型低熟气田 [J].
徐永昌 ;
王志勇 ;
王晓锋 ;
郑建京 ;
杜宏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1) :87-93
[4]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 [J].
薛海涛 ;
卢双舫 ;
张学军 ;
李政 ;
申家年 .
地球化学, 2006, (06) :609-614
[5]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J].
王晓锋 ;
刘文汇 ;
郑建京 ;
徐永昌 .
天然气工业, 2006, (05) :29-32+18
[6]   中国生物气-低熟气藏形成条件与潜力分析 [J].
张英 ;
李剑 ;
胡朝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37-41+69
[7]   论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 [J].
刘文汇 ;
徐永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30-36
[8]   浅层混源天然气判识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J].
王万春 ;
刘文汇 ;
刘全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6) :469-473
[9]   大港探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 [J].
刘玉梅 ;
邓泽进 ;
田晓平 ;
贾丽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4) :279-282
[10]   莺—琼盆地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特征与勘探前景 [J].
何家雄 ;
冼仲猷 ;
陈伟煌 ;
李明兴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1, (06)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