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森林林隙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被引:4
作者
李峰 [1 ,2 ]
王孝安 [1 ]
郭华 [1 ]
雷利平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森林生态; 林隙特征; 生物多样性; 马栏林区;
D O I
10.13866/j.azr.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马栏林区林隙的调查研究,发现其林隙大小以20~40 m2和40~60 m2居多,其中40~60 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最大。林隙的年龄结构是中前期和中后期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2.31%和38.46%。林隙形成方式以砍伐树桩占的比重最大,说明该地区现有的林隙大多是人为干扰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中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株数相对较多,且主要是由中小径级的树木构成。不同大小林隙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表现为:乔木层面积为40~60 m2时其多样性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面积均为20~40m2时其生物多样性较高。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最高,而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在林隙发育到中后期时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晋西黄土丘陵边缘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群落β多样性研究 [J].
董林水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干旱区研究, 2007, (05) :657-660
[2]   陕北黄土高原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 [J].
刘引鸽 .
干旱区研究, 2007, (01) :49-55
[3]   林隙及其对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J].
于金莹 ;
亢新刚 ;
刘怀东 .
河北林果研究, 2005, (02) :133-137
[4]   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恢复 [J].
周晓红 ;
赵景波 .
干旱区研究, 2005, (01) :116-119
[5]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 [J].
尚文艳 ;
吴钢 ;
付晓 ;
刘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573-578
[6]   长苞铁杉林林隙自然干扰规律 [J].
钱莲文 ;
吴承祯 ;
洪伟 ;
陈睿 ;
胡喜生 ;
姬桂珍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06) :718-723
[7]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特征研究 [J].
王微 ;
陶建平 ;
李宗峰 ;
张炜银 ;
丁易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1989-1993
[8]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的研究 [J].
闫淑君 ;
洪伟 ;
吴承祯 ;
毕晓丽 ;
王新功 ;
封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26-1130
[9]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 [J].
闫淑君 ;
洪伟 ;
吴承祯 ;
毕晓丽 ;
范海兰 ;
陈睿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6) :578-582
[10]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 [J].
杨修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2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