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北地区深层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5
作者
谢锐杰 [1 ]
张喜 [1 ,2 ]
漆家福 [3 ]
机构
[1]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2] 吐哈油田公司开发处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歧北地区; 下第三系; 储层特征;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歧北地区沙一下亚段发育了一套深水重力流水道沉积。为了预测其有利储层,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等手段,研究储层的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阶段,分析储层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异常压力直接影响了深层储层的储集物性,它们是预测有利储层的主要依据,其中该区最有利沉积相带是重力流主水道;有利的压力系数在1.2~1.6之间;次生孔隙最发育的埋深为3400~3600m和3700~4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407 +4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第三系石油地质基础.[M].大港油田科技丛书编委会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M].刘孟慧等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3]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M].(美)沃克马·施密特(V.Schmidt);(美)戴维.A.麦克唐纳(D.A.McDonald)著;陈荷立;汤锡元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4]   南堡凹陷高南地区东营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 [J].
王光强 ;
邱隆伟 ;
潘耀 .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 6 (03) :63-67+348
[5]   渤海湾盆地深部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J].
蒋凌志 ;
牛嘉玉 ;
张庆昌 ;
徐国民 ;
孟元林 ;
肖丽华 .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73-78
[6]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枝焕 ;
王泽中 ;
李艳霞 ;
钟宁宁 ;
张秀川 ;
张绍辉 .
沉积学报, 2003, (04) :5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