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结构形式隧道的围岩位移监测分析

被引:24
作者
覃卫民 [1 ]
李祺 [2 ]
任伟中 [1 ]
梁超 [3 ]
杨育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3]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三导洞法; CRD法; 拱顶沉降; 收敛位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456.3 [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厦门市梧村隧道为双向六车道隧道,隧道结构形式设计复杂,分别由双连拱、小净距、初期支护连拱和分离式隧道组成。现场监测工作以隧道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为主,结合施工措施和开挖工序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成果表明:三导洞法施工主洞沉降所占比例不到侧导洞沉降的一半,双连拱隧道结构型式适用于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的隧道工程;CRD1部开挖产生的拱顶沉降可以超过累计沉降值的50%;核心土开挖后布设测点造成的总损失量约占累计沉降值的37.5%;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加固围岩对控制隧道拱顶沉降取得较好的效果;管棚区域出现较大下沉与管棚工作室的断面稍大以及管棚两端受其自重影响较大有关;临时支护的拆除对拱顶沉降和围岩收敛的影响较小;开挖和注浆是引起围岩出现较大收敛变形的主要施工因素,其中注浆对围岩的收敛位移影响更大;初期支护连拱隧道右洞开挖对左洞二次衬砌的收敛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王梦恕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2]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M].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   全站仪和滑动测微计在水布垭地下厂房监测中的应用 [J].
覃卫民 ;
孙役 ;
陈润发 ;
王浩 ;
葛修润 .
岩土力学, 2008, (02) :557-561
[4]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CRD法位移监测分析 [J].
张建斌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S2) :3653-3658
[5]   海底隧道浅埋暗挖段CRD法不同施工工序比较 [J].
张建国 ;
王明年 ;
刘大刚 ;
魏龙海 ;
俞尚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S2) :3639-3645
[6]   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CRD法施工稳定性控制研究 [J].
黄明琦 ;
付贤伦 ;
李云超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S2) :3804-3809
[7]   海底隧道不良地质体及结构界面的变形控制技术 [J].
张顶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11) :2161-2169
[8]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龙潭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研究 [J].
刘泉声 ;
白山云 ;
肖春喜 ;
高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10) :1982-1990
[9]   密集建筑群下城市浅埋大跨隧道设计研究 [J].
胡学兵 ;
马建清 ;
李勇 ;
谢峰 .
公路交通技术, 2007, (S1) :91-95
[10]   城市复杂条件下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施工变形监测与控制 [J].
李二兵 ;
王镝 ;
王源 ;
谭跃虎 ;
张凌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4) :8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