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再次转型:从价值表达到精确解释

被引:3
作者
王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刑事证据法学; 研究方法; 价值表达; 精确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即从借鉴前苏联刑事证据法学理论逐渐转向借鉴西方国家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在研究思路狭窄、研究方法陈旧的情况下,这次转型只带来了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表面繁荣,并没有促进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知识的增长。为了推动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理论创新,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应该再次转型,走出价值表达的误区,找到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的真正问题,运用交叉学科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作出精确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 [J].
王超 .
法学评论, 2013, 31 (01) :44-52
[2]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陈瑞华 .
法学家, 2009, (05) :61-74+157
[3]   证据法学基本问题之反思 [J].
宋英辉 ;
吴宏耀 ;
雷小政 .
法学研究, 2005, (06) :52-67
[4]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省察 [J].
易延友 .
政法论坛, 2005, (03) :35-51
[5]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 [J].
易延友 .
法学研究, 2004, (01) :99-114
[6]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之我见 [J].
何家弘 .
政治与法律, 2002, (03) :67-73
[7]   英美证明责任分层理论与我国证明责任概念 [J].
叶自强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3) :343-354
[8]   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 [J].
陈瑞华 .
法学, 2001, (01) :21-28
[9]   证明责任概念辨析 [J].
陈刚 .
现代法学, 1997, (02) :32-38
[10]  
刑事证据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瑞华,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