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4
作者
董殿波 [1 ,2 ]
机构
[1]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 辽宁省流域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资源; 环境;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5.043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承载力的由来及内涵发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包括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测算法、生态足迹法、供需平衡法、状态空间法、环境承载模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并提出了对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2935 / 2937+2941 +29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英文).[J].袁子勇;焦树林;杨萍;金开梅;.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 12
[2]  
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广东省各市生态补偿的量化研究(英文).[J].刘强;彭晓春;周丽旋;张杏杏;.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 06
[3]   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 [J].
周红艺 ;
李辉霞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02) :62-67
[4]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探析 [J].
王书转 .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09, 2 (05) :1-4
[5]   生态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刘厚仙 ;
汤海燕 ;
简敏菲 ;
倪才英 .
江西科学, 2006, (05) :387-392
[6]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J].
许联芳 ;
杨勋林 ;
王克林 ;
李晓青 ;
张明阳 .
生态环境, 2006, (05) :1111-1116
[7]   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 [J].
陈端吕 ;
董明辉 ;
彭保发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76-79
[8]   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法 [J].
陈康贵 ;
伊武军 .
草原与草坪, 2004, (02) :17-19+26
[9]   草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生态承载力 [J].
邓波 ;
洪绂曾 ;
高洪文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507-512+516
[10]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J].
李金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3)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