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被引:49
作者
霍秋立 [1 ]
汪振英 [2 ]
李敏 [2 ]
付丽 [2 ]
冯大晨 [3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庆榆树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油源; 油气运移;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6.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已成熟,为本区的主要生油岩。大磨拐河组一段为次要生油岩。贝尔凹陷烃源岩灶主要分布在贝西洼陷和贝中的敖脑海洼陷中。油油对比显示出各构造带上的原油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表明来源于相同源岩。油岩对比指示原油主要来自于南屯组生油岩。苏德尔特构造带原油沿断裂带由西向东运移,呼和诺仁构造带原油由贝西洼陷北部源岩灶运移而来,纵向上原油显示出从下向上的运移特点。贝尔凹陷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是断裂或不整合面,通源断裂两侧为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77 / 3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根据原油的含氮化合物判断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油气运移方向 [J].
郑有恒 ;
黄海平 ;
文志刚 ;
陈永峤 ;
朱建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50-651
[2]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J].
李贤庆 ;
侯读杰 ;
肖贤明 ;
阳开林 ;
唐友军 ;
包建平 ;
马安来 ;
熊波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2) :200-205
[3]   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 [J].
陈守田 ;
刘招君 ;
崔凤林 ;
丁玲 ;
丁淑霞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2) :151-154
[4]   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研究油气运移 [J].
王铁冠 ;
李素梅 ;
张爱云 ;
朱雷 ;
李伯虎 ;
周永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83-86+129
[5]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李素梅 ;
王铁冠 ;
张爱云 ;
郭绍辉 ;
张水昌 .
沉积学报, 1999, (02) :147-152
[6]   塔里木盆地群4井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地球化学研究 [J].
刘洛夫 .
沉积学报, 1997, (02) :184-187
[7]   含氮化合物与石油运移研究 [J].
刘洛夫 ;
徐新德 .
勘探家, 1996, (02) :33-37+9
[8]  
Study on secondary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azhong area of Tarim Basin in terms of carbazole compounds[J] . Liu Luofu,Kang Yongshang.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