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沙沟脉状Ag-Pb-Zn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22
作者
高建京 [1 ]
毛景文 [2 ]
叶会寿 [2 ]
陈懋弘 [2 ]
郑榕芬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银铅锌;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沙沟; 熊耳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豫西沙沟薄脉状Ag-Pb-Zn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主要由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碳酸盐脉型和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型两种矿化类型组成。主要矿脉的矿物共生序列可以分为成矿前的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闪锌矿-石英-方铅矿-少量银矿物阶段(Ⅱ1)、方铅矿-石英-闪锌矿-含铁白云石-银矿物阶段(Ⅱ2)和成矿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Ⅲ)。对不同阶段的成矿流体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中的含氯化钠子晶三相(LVH)包裹体(Ⅰ1)可能是直接从饱和水的结晶岩浆熔体中出溶形成或是由岩浆流体的减压沸腾形成,显示该区很可能存在岩浆流体端元。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捕获富液相包裹体(LV型)和个别CO2包裹体(C型),这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反映了主成矿阶段流体的基本特征,结合包裹体气相和液相成分色谱分析以及包裹体初融温度,认为成矿流体应该为中-低温低盐度含CO2的H2O-NaCl体系。其中,阶段(Ⅱ2)的均一温度(145~288℃,平均为194℃)比阶段(Ⅱ1)的均一温度(185~357℃,平均240℃)低46℃;同时,阶段(Ⅱ2)的盐度(1.91%~10.86%,平均6.38%)较阶段(Ⅱ1)盐度(4.65%~10.11%,平均7.77%)略低。对这一温度和盐度的总体下降趋势的合理解释是大气水的逐渐混入。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1&Ⅱ2)之后的方解石-(石英)阶段普遍为富液相包裹体(LV型),该阶段显著降低的温度(129~208℃,平均165℃)和盐度(1.40%~4.03%,平均2.50%),进一步佐证大气水的不断混入。而且,流体混合可能在引起矿石矿物从热液中沉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5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李永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06
[2]   河南熊耳山沙沟银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和银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J].
郑榕芬 ;
毛景文 ;
高建京 .
矿床地质, 2006, (06) :715-726
[3]   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毛景文 ;
郑榕芬 ;
叶会寿 ;
高建京 ;
陈文 .
矿床地质, 2006, (04) :359-368
[4]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J].
郭保健 ;
李永峰 ;
王志光 ;
叶会寿 .
地质与勘探, 2005, (05) :43-47
[5]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张作衡 ;
李晓峰 ;
王义天 ;
张长青 ;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190
[6]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支风岐 ;
刘灵恩 ;
索勇 .
矿产与地质, 2004, (01) :35-38
[7]   CMF模式的排他性依据和造山型银矿实例:东秦岭铁炉坪银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陈衍景 ;
隋颖慧 ;
Franco PIRAJNO .
岩石学报, 2003, (03) :551-568
[8]   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四极质谱测定 [J].
朱和平 ;
王莉娟 ;
刘建明 .
岩石学报, 2003, (02) :314-318
[9]  
Ore fluid of the Tieluping silver deposit of Henan Province and its illustration of the tectonic model for collisional petrogenesis; metallogenesis and fluidization.[J].隋颖慧;王海华;高秀丽;陈华勇;李震.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0, S1
[10]  
河南铁炉坪银矿成矿流体研究及其对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例证.[J].隋颖慧;王海华;高秀丽;陈华勇;李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