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被引:17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石春海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3]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4] 浙江大学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 6 3(珍汕 97×明恢 6 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 2 4 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 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 ,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除有效穗数性状外 ,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极显著相关 ,并解释了单株产量 88.7%的变异。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Py1 )与相关系数 (ry2 )符号相反 ,通径系数更有利于解释其本质。还中选比汕优 6 3增产 10 %以上的 10份优良株系 ,可作为水稻育种优异资源或直接在生产上试种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英文) [J].
陈温福 ;
徐正进 ;
张文忠 ;
张龙步 ;
杨守仁 .
作物学报, 2001, (05) :665-672+681
[2]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J].
郭龙彪 ;
罗利军 ;
钟代斌 ;
梅捍卫 ;
王一平 ;
余新桥 ;
应存山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3) :62-65
[3]   植物QTL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J].
高用明 ;
朱军 .
遗传, 2000, (03) :175-179
[4]   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中国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 [J].
李云海 ;
肖晗 ;
张春庆 ;
胡国成 ;
于永红 ;
贾继增 ;
孙宗修 .
植物学报, 1999, (10) :38-43
[5]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J].
廖伏明 ;
周绅炉 ;
盛孝邦 ;
阳和华 ;
徐秋生 .
作物学报, 1999, (05) :622-631
[6]   籼粳交加倍单倍体后代性状遗传的研究 [J].
陈英 ;
何平 ;
陆朝福 ;
徐云碧 .
作物学报, 1999, (04) :451-457
[7]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J].
胡建广 ;
杨金水 ;
陈金婷 .
遗传, 1999, (02) :47-50
[8]   美国光身稻品种的利用与超高产品种的选育 [J].
胡培松 ;
唐绍清 ;
罗炬 ;
黄发松 .
作物学报, 1999, (01) :32-38
[9]   杂交早稻不同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及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J].
潘晓飚 ;
何道根 ;
屈为栋 .
浙江农业学报, 1998, (02) :2-6
[10]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J].
梅捍卫 ;
黎志康 ;
王一平 ;
余新桥 ;
钟代彬 ;
罗利军 ;
应存山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4) :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