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地质建模——以塔中北斜坡及塔北南缘奥陶系为例

被引:25
作者
倪新锋 [1 ,2 ]
沈安江 [1 ,2 ]
潘文庆 [2 ,3 ]
张荣虎 [1 ,2 ]
于红枫 [3 ]
董庸 [1 ]
朱永峰 [3 ]
王朝锋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集层; 地质模型; 主控因素; 奥陶系; 塔中—塔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单井储集层特征解剖,采用储集层主控因素和储集空间生产组合单参数定量、多参数综合建模法,建立塔中—塔北奥陶系储集层地质模型。共发育6类单井地质模型:①层序界面控制洞穴+洞顶裂缝-孔洞型;②断裂面控制洞穴+洞顶裂缝-孔洞型;③层序界面及断裂面控制表层洞穴+下部裂缝-孔洞型;④层序界面及断裂面控制单一裂缝-孔洞型;⑤断裂面控制下部热液单一孔洞型;⑥断裂面控制单一裂缝型。由此建立了单面山构造背景塔中台型斜坡及塔北南缘缓斜坡2大类储集层综合地质模型,其中塔北南缘哈拉哈塘地区鹰山组至一间房组主要发育①、②两类储集层,而塔北ZG8井—ZG43井区鹰山组主要发育③、⑤两类储集层。综合评价认为,层序界面控制的洞穴+洞顶裂缝-孔洞型储集层最有利,其次为断裂面控制洞穴+洞顶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地质模型符合洞穴和裂缝-孔洞型配置关系以及断裂面控制热液的区域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J].
赵文智 ;
沈安江 ;
胡素云 ;
张宝民 ;
潘文庆 ;
周进高 ;
汪泽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12
[2]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 [J].
杜金虎 ;
周新源 ;
李启明 ;
邬光辉 ;
潘文庆 ;
杨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652-661
[3]   塔中奥陶系优质储集层特征及断裂控制作用 [J].
罗春树 ;
杨海军 ;
李江海 ;
谢会文 ;
黄广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716-724
[4]   塔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不整合面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于红枫 ;
白忠凯 ;
邓力萍 ;
焦伟伟 ;
潘杨勇 ;
赵越 .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03) :231-234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 [J].
焦伟伟 ;
吕修祥 ;
周园园 ;
韩剑发 ;
熊方明 ;
赵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02) :199-206
[6]   频谱分析法在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及高频层序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为例 [J].
张运波 ;
赵宗举 ;
袁圣强 ;
郑民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2) :400-410
[7]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 [J].
杨海军 ;
韩剑发 ;
孙崇浩 ;
王福焕 ;
正岩 ;
吉云刚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199-205
[8]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J].
朱光有 ;
杨海军 ;
朱永峰 ;
顾礼敬 ;
卢玉红 ;
苏劲 ;
张宝收 ;
范秋海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827-844
[9]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J].
李阳 ;
范智慧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101-106
[10]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20年 [J].
贾爱林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18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