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华北盆-山演化和岩石圈转型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琚宜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谭静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雒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盆-山演化;
岩石圈转型;
构造—热作用;
煤层气富集;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27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J].
嵇少丞
;
王茜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2008, (02)
:174-193

嵇少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王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2]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
[J].
郑建平
;
余淳梅
;
路凤香
;
张志海
;
汤华云
.
地学前缘,
2007, (02)
:87-97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余淳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志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汤华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太行山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与华北大陆岩石圈巨大减薄
[J].
罗照华
;
魏阳
;
辛后田
;
柯珊
;
李文韬
;
李德东
;
黄金香
.
地学前缘,
2006, (06)
:52-63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文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金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减薄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邵济安
;
张瑞生
;
陈美华
;
余淳梅
.
地学前缘,
2006, (02)
:86-92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邵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转型与减薄研究若干问题
[J].
周新华
.
地学前缘,
2006, (02)
:50-64

周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
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地幔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与大陆岩石圈转型
[J].
周新华
;
张宏福
.
地球科学,
2006, (01)
:8-13

周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任战利
;
肖晖
;
刘丽
;
张盛
;
秦勇
;
韦重韬
.
科学通报,
2005, (S1)
:87-92

任战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大别山造山带与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
[J].
吴跃东
;
江来利
;
储东如
;
吴维平
;
吴海权
;
汪德华
.
中国地质,
2003, (03)
:286-292

吴跃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江来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储东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吴维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吴海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汪德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10]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
[J].
邓晋福
;
苏尚国
;
赵海玲
;
莫宣学
;
肖庆辉
;
周肃
;
刘翠
;
赵国春
.
地学前缘,
2003, (03)
:41-50

邓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赵海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肖庆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刘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赵国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