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吸引物权的表达与实践

被引:10
作者
辛纪元 [1 ,2 ]
曹务坤 [1 ,3 ]
吴大华 [1 ]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团委
[3] 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 财产权; 立法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学者们已经从经济学或社会学或系统学或文化学等视角界定和诠释旅游吸引物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学者从法学的视角界定和诠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吸引物权的概念;虽然保继刚、左冰和张琼、张德淼探讨了旅游吸引物权的立法问题,但是由于学科思维的差异,由于对旅游吸引物权的认识不够,所以对于"旅游吸引物权的立法"的观点相左,其两者的观点都不令人诚服。追根溯源,在吸收旅游学者对旅游吸引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从法学视角探讨旅游吸引物,反思和检讨旅游吸引物权的表达与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旅游吸引物权不可统一立法之辨析 [J].
张琼 ;
张德淼 .
旅游学刊, 2013, 28 (12) :90-96
[2]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J].
陈岗 .
旅游科学, 2013, 27 (03) :26-36
[3]   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研究 [J].
李亚娟 ;
陈田 ;
王婧 .
资源科学, 2013, 35 (04) :858-867
[4]   旅游后现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J].
田里 ;
杨懿 .
思想战线, 2013, 39 (01) :89-93
[5]   为旅游吸引物权立法 [J].
保继刚 ;
左冰 .
旅游学刊, 2012, 27 (07) :11-18
[6]   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的人类学解析——以“神秘湘西”、“神秘文化”为例 [J].
赵玉燕 .
广西民族研究, 2011, (02) :184-189
[7]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 [J].
马凌 .
旅游学刊, 2009, 24 (03) :69-74
[8]   旅游吸引物的系统论再分析──与杨振之先生商榷 [J].
林红 ;
王湘 .
旅游学刊, 1998, (02)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