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6 条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被引:89
作者: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欣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宗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3] 河北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4] 河北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
来源:
关键词:
成矿体系;
透岩浆流体;
物理化学边界层;
小岩体;
熔浆—流体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2669 / 26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J].
罗照华
;
卢欣祥
;
王秉璋
;
陈必河
;
黄凡
;
杨宗锋
;
汪洋
.
地学前缘,
2008, (04)
:1-12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欣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宗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汪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北地区东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减薄的华北岩石圈特点
[J].
魏文博
;
叶高峰
;
金胜
;
邓明
;
景建恩
;
彭志强
;
林昕
;
宋石磊
;
唐宝山
;
屈栓柱
;
陈凯
;
杨宏伟
;
李国强
.
地学前缘,
2008, (04)
:204-216

魏文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叶高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景建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彭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林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宋石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唐宝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屈栓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杨宏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碰撞造山带斑岩型矿床的深部约束机制
[J].
罗照华
;
卢欣祥
;
陈必河
;
黄凡
;
杨宗锋
;
王秉璋
.
岩石学报,
2008, 24 (03)
:447-456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宗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板内造山作用与成矿
[J].
罗照华
;
梁涛
;
陈必河
;
辛后田
;
柯珊
;
张自力
;
程素华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45-1956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自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5]
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
[J].
罗照华
;
莫宣学
;
卢欣祥
;
陈必河
;
柯珊
;
侯增谦
;
江万
.
地学前缘,
2007, (03)
:165-183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欣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柯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侯增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6]
克拉玛依侏罗纪橄榄玄武岩中菱铁矿的成因
[J].
薛云兴
;
朱永峰
.
岩石学报,
2007, (05)
:1108-112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永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冲江及驱龙含矿斑岩体锆石ELA-ICP-MS及SHRIMP定年对比研究
[J].
莫济海
;
梁华英
;
喻亨祥
;
谢应雯
;
张玉泉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504-50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华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喻亨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桂林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玉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三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
[J].
陈毓川
;
裴荣富
;
王登红
.
地质学报,
2006, (10)
:1501-1508

陈毓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裴荣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王登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9]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
[J].
罗照华
;
魏阳
;
辛后田
;
詹华明
;
柯珊
;
李文韬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72-1684

罗照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詹华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柯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文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地球的5个气圈与中地壳天然气开发
[J].
杜乐天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25-30+35

杜乐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