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含油气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有效性评价

被引:28
作者
杨德彬 [1 ]
朱光有 [2 ]
苏劲 [2 ]
刘家军 [1 ]
张斌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输导单元; 输导体系; 含油气盆地; 有效性评价; 主控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从油气输导单元入手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断裂、不整合、输导层和裂缝的产状、性质是影响输导油气能力及其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在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成藏系统框架下,划分了12类油气输导体系,指出油气输导具有不一致性和非均质性,不同输导体系的时空配置特征和演化是控制输导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总结了断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输导体系的发育特征,指出输导体系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成藏时期和位置。提出原型盆地的输导体系类型和有效性控制因素,筛选了输导体系时空有效性评价参数,评价了输导体系能否有效地为圈闭输送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资源量。研究表明,断陷盆地的断拗转换期形成的输导体系、海相克拉通的台缘相的断裂和台地相风化岩溶输导体系、前陆盆地的前缘斜坡和冲断带输导体系是3类盆地的最有效输导体系,为研究各盆地的成藏有效性,以及含油气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189 +189-19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群油运移输导能力评价 [J].
金光柱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 (04) :8-12
[2]  
塔里木盆地断裂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J]. 吕修祥,杨宁,周新源,杨海军,李建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3]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9-18
[4]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朱光有 ;
张兴阳 ;
张宝民 ;
陈建平 ;
张斌 .
科学通报, 2007, (S1) :19-31
[5]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J].
杨海军 ;
李曰俊 ;
冯晓军 ;
郑民 ;
张春莲 ;
赵岩 .
地质科学, 2007, (03) :506-517
[6]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区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万桂梅 ;
余一欣 ;
王清华 ;
杨文静 ;
彭更新 ;
雷刚林 .
石油学报, 2007, (03) :8-12
[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J].
魏福军 ;
高志前 ;
樊太亮 ;
李尧 ;
曾清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66-273
[8]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9]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10]   陆相盆地中不整合体系与油气的不均一性运移 [J].
常波涛 .
石油学报, 2006, (05) :19-23